出处
《中学语文教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9-20,共2页
Languag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同被引文献20
-
1珍妮特·沃斯,戈登·德莱顿,顾瑞荣等译.学习的革命(修订版)[M].上海三联书店,1998.
-
2罗伯特·斯莱文,姚梅林.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7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
3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7.
-
4韦玲珍.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J].语文建设,2010(7):51-53. 被引量:18
-
5吴银银.高中生物学教学设计的学情分析:价值、内涵与方法[J].教育探索,2011(2):79-80. 被引量:18
-
6叶伟骏.运用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语文月刊,2011(9):15-19. 被引量:1
-
7邵燕楠,黄燕宁.学情分析:教学研究的重要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13(2):60-63. 被引量:127
-
8时晓玲.学情分析的误区及其对策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2):67-71. 被引量:36
-
9朱郁华.学情分析:教师新的教学基本功[J].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13(8):22-23. 被引量:16
-
10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9):52-57. 被引量:113
-
1本刊编辑部.敬告读者[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2(3):48-48.
-
2刘丽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探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5,0(11):66-66. 被引量:5
-
3刘恒远,焦玉兰.新教师要做到“三个重视”[J].甘肃教育,2009(4).
-
4睢国庆.初中美术教育的思考[J].东西南北(教育),2012(4):105-105.
-
5邓传选.不要总是自我感觉良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2):37-37.
-
6许红姝.为学生打造快乐的作文课堂[J].学周刊(下旬),2010(5):132-132.
-
7金花兰,金太焕.浅谈有效教学的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86-87. 被引量:1
-
8黄圣周.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辅导小学教师学习教育理论的体会[J].课程.教材.教法,1984,4(1):64-66.
-
9顾秋红.浅议初中美术教学[J].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9):6-6. 被引量:1
-
10陈霞芳.我不想生气——借助情绪绘本提升小班幼儿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3(7):29-31.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