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72-173,共2页
Chinese Culture Research
同被引文献6
-
1李心峰.“意象”探微[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21(2):1-7. 被引量:4
-
2茅舟.评叶朗的美学研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12(1):48-54. 被引量:2
-
3洪毅然.形象与意象[J].文艺研究,1987(4):26-30. 被引量:9
-
4汪裕雄.朱光潜论审美对象:“意象”与“物乙”[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5(1):41-47. 被引量:6
-
5薛富兴.感兴·意象·境界——试论美感的三阶段、三次第[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8(1):57-61. 被引量:6
-
6徐缉熙.“意象”的断想[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3):104-107. 被引量:2
-
1中言.第二批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出版[J].宗教学研究,2000(3):145-145.
-
2视域[J].满分阅读(初中版),2011(9):10-11.
-
3坚持价值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改革开放中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问题”座谈会纪要[J].哲学研究,1993(7):3-6.
-
4李军豪.论中国美学范畴“兴”的基本特征[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9(1):27-29.
-
5张新京.近年来中国美学范畴研究概览[J].哲学动态,1995(8):40-43.
-
6张法.器、物、象作为中国美学范畴的起源和特点[J].甘肃社会科学,2014(2):9-12. 被引量:12
-
7麓峰.《应用伦理学概论》座谈会纪要[J].哲学动态,2008(7):108-108. 被引量:1
-
8哲学的生长点和哲学家的时代感——本刊编辑部召开的哲学发展座谈会纪要[J].哲学研究,1986(7):3-4.
-
9思隽.缅怀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座谈会纪要[J].哲学动态,1997(4):3-5. 被引量:1
-
10侯小富.内隐攻击性的研究方法[J].教育教学论坛,2014(9):118-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