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後汉书》列传著録文体考述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中国古代正史中,范哗(398--445)的《後汉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新特点,就是在列传中详细着录传主各种文体着述的情况,并形成较为规范的着录体例。
作者
郭英德
出处
《文史》
2002年第3期81-97,共17页
关键词
《後汉书》
著录文体
中国
历史典籍
体例特征
历史渊源
分类号
K23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17
1
朱迎平.
《文章缘起》考辨[J]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6):20-23.
被引量:8
2
张恩普.
《文心雕龙》成书年代辨[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2):107-112.
被引量:4
3
徐兴无.
西汉武、宣两朝的国家祀典与乐府的造作[J]
.文学遗产,2004(5):28-35.
被引量:13
4
孙津华.
从《文选》“七”看七体题材内容之演变[J]
.中国韵文学刊,2005,19(4):52-55.
被引量:4
5
吴承学,李晓红.
任昉《文章缘起》考论[J]
.文学遗产,2007(4):14-25.
被引量:13
6
范文澜.文心雕龙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445-447.
7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8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7..
9
王士稹.池北偶谈[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0
余嘉锡.古书通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4.
引证文献
5
1
孙津华.
从文献著录看“七体”的演变[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2):70-74.
被引量:1
2
何诗海.
“文体备于战国”说平议[J]
.文学评论,2010(6):121-127.
被引量:6
3
钟书林.
长安东汉作家及其地域分布略考[J]
.唐都学刊,2013,29(4):33-39.
被引量:1
4
解玉峰.
汉唐“乐府诗”辨证[J]
.文学遗产,2016(4):57-67.
被引量:2
5
张建华.
八股文的文体失语及其定位方法[J]
.甘肃社会科学,2019,0(5):80-87.
二级引证文献
10
1
何诗海.
“六经皆史”与章学诚的文体观[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3(3):19-27.
被引量:4
2
邵杰.
“《文选》例主《诗》教”说辨正[J]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5):34-38.
3
孔许友.
私学与书写──略论春秋战国之际文教机制变革的书写史意义[J]
.中华文化论坛,2015(3):28-33.
4
韩志远.
试论《艺文类聚》杂文部录“七”的意义[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95-99.
5
陈民镇.
文体备于何时——中国古代文体框架确立的途径[J]
.文学评论,2018(4):58-68.
被引量:9
6
张月.
论宇文所安咏史怀古诗研究的方法与视角[J]
.长江学术,2020(3):50-58.
被引量:5
7
向回.
乐府古题创作方式演进与乐府诗体经典化历程[J]
.乐府学,2020(2):179-202.
8
丁玎.
兴教化、移风俗的乐府新题现象——以北宋文人诗创作为中心[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6):179-186.
9
丁涵.
论汉晋“势体文”的成立与隐退[J]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60-71.
10
林锋.
“六经皆史”与章学诚文章谱系的建构[J]
.中国文论,2018(1):111-123.
1
中央领导谈地方志[J]
.闽西史志,2002(1):1-1.
2
著述体与编纂体[J]
.闽西史志,2002(3):55-55.
3
编年体[J]
.闽西史志,2002(3):55-55.
4
章节体[J]
.闽西史志,2002(3):55-55.
5
纪事本末体[J]
.闽西史志,2002(3):55-55.
6
郑海星.
一部别具一格的志书——评介明叶春及《惠安政书》[J]
.福建史志,2002(5):50-52.
被引量:1
7
王光明.
广博恢宏 堪称善本——清乾隆版《汀州府志》评介[J]
.闽西史志,2001(2):54-55.
8
林德忠.
论续志民俗的记述[J]
.云南史志,2000(3):25-30.
9
张冬冬,巨永明.
刍议中国古人的日本观——从正史中关于日本的专门记载来看古人的日本观[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87-90.
10
梁滨久.
不能从学科属性来判断方志的性质[J]
.广东史志.视窗,2005(3):7-8.
文史
2002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