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57-172,共16页
Histor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24
-
1常建华.中国社会史研究十年[J].历史研究,1997(1):164-183. 被引量:50
-
2冯尔康.开展社会史研究[J].历史研究,1987(1):79-90. 被引量:35
-
3陆震.关于社会史研究的学科对象诸问题[J].历史研究,1987(1):91-101. 被引量:13
-
4赵进中,侯树栋,田晓文.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综述[J].天津师大学报,1986,6(6):53-66. 被引量:3
-
5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2000(3):191-202. 被引量:99
-
6许檀.明清时期农村集市的发展[J].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2):21-41. 被引量:69
-
7常建华.中国社会史研究概况[J].文史知识,1987(11):118-123. 被引量:4
-
8宋元强,高世瑜.“中国封建地主阶级研究”学术讨论会述要[J].历史研究,1984(3):182-192. 被引量:2
-
9“历史研究”第七卷(1960年)分类总目[J].历史研究,1960(1):4-7. 被引量:2
-
10宋德金.开拓研究领域 促进史学繁荣——中国社会史研讨会述评[J].历史研究,1987(1):120-128.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42
-
1郝春文.敦煌文献与历史研究的回顾和展望[J].历史研究,1998(1):111-135. 被引量:22
-
2李禹阶,代继华.“区域社会比较”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历史研究,1997(2):159-168. 被引量:3
-
3周晓虹.试论社会史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历史研究,1997(3):66-80. 被引量:23
-
4常宗虎.社会史浅论[J].历史研究,1995(1):24-41. 被引量:21
-
5王永平.隋代江南士人的浮沉[J].历史研究,1995(1):42-54. 被引量:14
-
6周天游,葛承雍.中国社会史研究的新趋向——“地域社会与传统中国”国际学术会议综述[J].历史研究,1995(1):103-119. 被引量:6
-
7虞和平,郭润涛.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述评[J].历史研究,1993(1):158-171. 被引量:12
-
8彭卫.时代体验与历史知识的汇合[J].历史研究,1993(2):17-18. 被引量:1
-
9王玉波.启动·中断·复兴——中国家庭、家族史研究述评[J].历史研究,1993(2):175-184. 被引量:6
-
10李天石.唐宋时期典身性质的变化及其意义[J].历史研究,1993(3):181-185. 被引量:4
共引文献455
-
1刘艳聪.评王贞平《多极亚洲中的唐朝》[J].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3(1):555-562.
-
2倪玉平.寻找中国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因素——评许檀《明清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1):106-110.
-
3程文博.“透物见人”的社会史研究典范——《金道瓷行:商周时期北方地区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研究》评介[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20(1).
-
4王力平.隋唐五代日常生活史研究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18(1):211-235. 被引量:1
-
5郑鹏.转向“江南”:元代法律社会史研究范式之提倡[J].金陵法律评论,2023(1):3-25.
-
6魏欣宝,李文彬.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的清代厅制——以西北地区为例[J].民族学论丛,2023(4):5-11.
-
7满永.历史的表述与实践——兼及中共历史研究中的断裂与延续[J].党史研究与教学,2020(6):4-12. 被引量:2
-
8雷文艳.澳大利亚城市“社区集市”管理模式及多功能实现路径分析——以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城市社区集市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1,20(3):105-107. 被引量:1
-
9高桂爱,刘刚.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土文明基因[J].产业经济评论(山东),2023(4):56-70.
-
10张萍.从牙行设置看清代陕西商品经济的地域特征[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2):54-62.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1493
-
1陈支平.闽台家族文化炫耀的当代变异——以泉州黄氏家族为例[J].闽台缘,2021(1):55-62. 被引量:1
-
2黄依婷.闽南家族的变迁与地方社会——以龙海浒茂林氏家族为中心[J].闽台缘,2020(4):71-80. 被引量:2
-
3郑振满.民间历史文献与文化传承研究[J].东南学术,2004(S1):293-296. 被引量:28
-
4穆崟臣.试论乾隆朝社仓的管理与运行制度[J].满族研究,2008(4):72-78. 被引量:8
-
5王元周.抗战时期根据地的疫病流行与群众医疗卫生工作的展开[J].抗日战争研究,2009(1):59-76. 被引量:21
-
6彭卫.2009年:出土文献与重建古代历史[J].学术月刊,2009,41(1):18-19. 被引量:3
-
7叶显恩,邓京力.我与区域社会史研究──访叶显恩研究员[J].历史教学问题,2000(6):14-17. 被引量:5
-
8邓京力.新时期中国社会史发展趋势研究[J].史学理论研究,2000(1):80-91. 被引量:12
-
9陈述.网络史料的优势及应用方式[J].河北学刊,2007,27(2):96-97. 被引量:14
-
10余新忠.嘉道之际江南大疫的前前后后──基于近世社会变迁的考察[J].清史研究,2001(2):1-18. 被引量:45
引证文献85
-
1姜高敏.近三十年闽南宗族研究综述[J].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1):726-740.
-
2于磊.日本学界元代江南社会史研究述评[J].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集刊,2018(1):365-370.
-
3林胜强.重建历史学的公共性——评《历史学宣言》[J].理论与史学,2019(1).
-
4于诗琦.抗战大后方国民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3(2):198-207.
-
5董乾坤.环境、经济与国家:多元视角下的闽台社会——评徐文彬《明清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史研究》[J].学术评论,2020(4):59-67.
-
6常宗虎.中国政府社会管理范围初探——中国政府社会管理与民政工作研究之一[J].中国民政,2003(7):22-24. 被引量:4
-
7何捷.中国史学发展前景之我见[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5):3-3.
-
8李二苓.“新史学”之路:区域社会史研究的追溯与反思[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S1):303-307. 被引量:3
-
9蓝韶昱.简述历史人类学研究的若干关系[J].传承,2008(16):96-97.
-
10邓京力.“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在中国史领域的应用[J].史学月刊,2004(12):81-88. 被引量:27
二级引证文献515
-
1穆崟臣,徐梓宸.乾隆初年关于朱子《社仓事目》论争探略[J].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论丛,2022(1):122-136.
-
2曹瑞冬.民国工商税收史研究之整体性刍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2):68-86.
-
3李旭滨.历史民俗学方法下的社会组织民俗研究——以狮山树本善堂的起源问题为例[J].艺术与民俗,2020(1):69-75.
-
4柴毅,王文武.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时空演化:基于CNKI的图谱量化分析[J].演化与创新经济学评论,2020(2):49-62.
-
5曹培鑫,薛毅帆.组织新闻传播:党报理论研究的范式转换[J].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1(2):15-29. 被引量:3
-
6夏春涛.2020年历史理论研究综述[J].史学理论研究,2021(2):47-63.
-
7米佳鑫.关于中国古代疫病问题研究综述[J].陕西历史博物馆论丛,2020(1).
-
8庾向芳.汤象龙经济史学思想探析[J].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20(1). 被引量:1
-
9张晗.清代社会控制下的政治参与——以巴县保甲法为例[J].社会中的法理,2019(1):3-70.
-
10周黎安.“一体多面”:中华帝制时期的国家—社会关系再研究[J].社会,2022,42(5):1-36. 被引量:18
-
1《20世纪中国史学重大问题论争》出版[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1):134-134.
-
2杲文川.第三届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仪式[J].学术界,2008(2).
-
3杲文川.“中国历史学的现状及未来”国际学术讨论会[J].学术界,2007(6).
-
4田蜜.17世纪以前玻璃的发展对欧洲文明的影响[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7):148-150.
-
5蔡震.历史人物的魅力永在——读秦川的《郭沫若评传》[J].中国图书评论,1995,18(3):32-33.
-
6余世存.殷海光:从反动学生到反动教授[J].新世纪周刊,2007,0(17):159-159.
-
7张全海.漫谈谱牒与档案[J].档案学通讯,2010(1):101-103. 被引量:5
-
8袁祖亮,延胜.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中国古代人口史研究回顾与展望[J].历史研究,1996(5):144-160. 被引量:3
-
9王晓欣.郑天挺教授的元史教学与思考[J].书品,2009(6):40-47.
-
10王先明.社会史:走入新世纪的新取向[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12-13.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