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陈寅恪学术表述臆解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钱穆曾说,陈寅恪的学术文章往往“临深为高,故作摇曳”,太多“回环往复之情味”;而行文亦“冗沓而多枝节,每一篇若能删去十之三四始为可诵”。胡适也认为,“寅恪治史学,当然是今日最渊博、最有识见、最能用材料的人。但他的文章实在写的不高明”。胡适是最讲究表述的,他曾比较廖平和康有为,
作者 罗志田
机构地区 四川大学历史系
出处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5-80,共6页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7

  • 1《钱宾四先生论学书简》,余英时.《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230-231页.
  • 2胡适.《胡适的日记》.1937年2月22日,中华书局,1985年,下册,539页.
  • 3胡适.《科学的古史家崔述》,《崔东壁遗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976页.
  • 4陈寅恪.《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寒柳堂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48-149页.
  • 5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序》,《陈寅恪诗集》,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0页.
  • 6季羡林.《陈寅恪先生韵爱国主义》,《<柳如是别传>与国学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4页.
  • 7《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金明馆丛稿二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317页.
  • 8陈垣致陈乐素,1946年6月23日,《陈垣来往书信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697页.
  • 9陈垣.《通鉴胡注表微·考证篇第六》,119页.
  • 10傅斯年.《中国历史分期之研究》,《史料论略及其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200页.

同被引文献41

  • 1格奥尔格.伊格尔斯.历史主义的由来及其含义[J].史学理论研究,1998(1):70-87. 被引量:25
  • 2胡戟.陈寅恪与中国中古史研究[J].历史研究,2001(4):145-156. 被引量:18
  • 3.《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A].."民国丛书"《胡适文存二集》卷二[C].上海书店据亚东图书馆,1928年版影印.第114、116页.
  • 4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A]..《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C].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版.第138页.
  • 5唐德刚译.《胡适口述自传》[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65页.
  • 6.《胡适的日记》[M].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52页.
  • 7《整理国故与“打鬼”》,《胡适文存三集》卷二第213页,上海:亚东图书馆,1930年.
  • 8《<胡适文选>指导大概》,《朱自清全集》第2卷299页,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
  • 9《科学的古史家崔述》,《胡适文集》第7卷176—177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 10《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

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