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求是》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16,共7页
同被引文献119
-
1石仲泉.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3(3):1-10. 被引量:6
-
2石仲泉.历史的经验与启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J].湖湘论坛,2001,14(4):4-10. 被引量:3
-
3冷溶.“三个代表”思想与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创新[J].湖南社会科学,2001(4):5-9. 被引量:5
-
4刘青.论“三个代表”的理论创新及其现实意义[J].理论学刊,2001(5):16-18. 被引量:1
-
5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 ——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问答[J].党员干部之友,2000(12):4-34. 被引量:1
-
6李君如.“三个代表”与跨世纪党的建设[J].瞭望,2000(43):3-5. 被引量:3
-
7雒树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的体会[J].党政干部学刊,2004(5):4-7. 被引量:1
-
8李君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J].探求,2004(2):4-11. 被引量:2
-
9郝铁川.“三个代表”论述是国际共运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1):8-10. 被引量:2
-
10石仲泉.论江泽民“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意义[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1(3):3-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13
-
1艾惠萍.试论“三个代表”与“三个有利于”的关系[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2(7):23-24.
-
2年士萍.理论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的观点综述[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9):20-25.
-
3刘华清.“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综述[J].湖湘论坛,2003,16(1):29-32.
-
4顾海良,沈壮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研究综述[J].高校理论战线,2005(4):4-12.
-
5易新乾.工程机械维修市场运行模式的重大变革及相应对策[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6(2):174-177. 被引量:1
-
6高明章.实践“三个代表”思想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1):1-6.
-
7蒋淑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内涵及实践问题研究述要[J].淮北煤炭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3(2):19-22.
-
8黄涛.论中国共产党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历史必然性[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26-28.
-
9胡碧玉.关于“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思考[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2(4):47-48.
-
10杨秀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综述[J].探索,2002(6):29-31.
-
1庞江平.改革是最重要的反腐败[J].党风与廉政,2000(11):4-6.
-
2张金印.坚持用生产力标准的观点认识经济体制改革[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88,4(4):87-93.
-
3石仲泉.“三个代表”思想: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不竭动力——学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J].中共党史研究,2001(6):3-9.
-
4戴舟.三论“三个代表”——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J].求是,2001(21):15-20. 被引量:1
-
5朱峻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读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一书有感[J].求是,2001(17):21-22. 被引量:1
-
6何秉孟.推进理论创新是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学习江泽民同志《论“三个代表”》的体会[J].学术界,2001(5):156-157.
-
7李明顺.对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学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2,25(5):6-7.
-
8裴建国.试论党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2,15(1):12-13.
-
9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三个代表"课题组.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的伟大旗帜——学习《论“三个代表”》的体会[J].社会科学研究,2002(5):23-27.
-
10胡文生.以矛盾普遍存在的观点认识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J].党风建设,2002(2):1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