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嬗变
被引量:
20
On 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postmodernist fic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述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从60年代初至今的两大段及其物点,主要小说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它们与现代派小说的系,并指出后现代主义使美国黑人文学、和亚裔文学从边缘走向中心,发出出了另一种不同的声音.随着美国社会的变化,后现代派小说在不久的将来会走和多样化、民族化和综合化.
作者
杨仁敬
机构地区
厦门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所
出处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第2期1-4,14,共5页
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关键词
美国
后现代派
嬗变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14
引证文献
20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14
1
王祖友,陈后亮.
后人道主义的反思与批判[J]
.当代外国文学,2012,33(4):16-23.
被引量:7
2
胡全生.
读者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作用[J]
.外国文学研究,1999,21(1):31-37.
被引量:7
3
胡全生.
情节之概念与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情节[J]
.外国语,1998,21(5):8-14.
被引量:7
4
李维屏.
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概述[J]
.外国语,1998,21(1):59-66.
被引量:15
5
胡全生.
拼贴画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运用[J]
.外国文学评论,1998(4):122-129.
被引量:18
6
卫景宜.
中国传统文化在美国华人英语作品中的话语功能──解读《女勇士》—花木兰[J]
.中国比较文学,1999(4):73-85.
被引量:16
7
张子清.
反映当代美国社会的一面哈哈镜——试评冯尼古特及其小说的思想性与艺术性[J]
.当代外国文学,1980,1(2):2-11.
被引量:4
8
胡全生.
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语言[J]
.外国语文,1997,22(2):29-34.
被引量:14
9
许汝祉.
财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借鉴与扬弃[J]
.文学评论,1992(4):103-113.
被引量:2
10
史建.
共生·多元·传统——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思考[J]
.文艺研究,1988(5):156-165.
被引量:9
引证文献
20
1
林欣达.
巴塞尔姆的创作智慧根源探析[J]
.作家,2012(10):32-33.
被引量:1
2
王丽.
《宠儿》的后现代叙事风格[J]
.宜宾学院学报,2009,9(11):63-65.
被引量:3
3
刘玉.
美国印第安女作家波拉·甘·艾伦与后现代主义[J]
.外国文学,2004(4):3-5.
被引量:6
4
高文晏,蔡淑红,李健莉,梁文霞.
后现代视野中的《女勇士》——从“白虎山”中窥见一斑[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223-223.
5
左亚琴.
《爵士乐》后现代叙事手法的分析[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7,22(2):64-66.
6
许莉.
不确定的文本,不确定的世界——论《保姆》的后现代主义不确定性[J]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24(3):26-27.
被引量:1
7
张宁.
消费社会文学互文性的特点[J]
.兰州学刊,2010(4):130-132.
8
高娟.
论《宠儿》的后现代叙事策略[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16(4):10-13.
被引量:3
9
颜伟华.
浅析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黑色幽默[J]
.考试周刊,2011(1):27-28.
10
边虹霞.
评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后现代叙事手法及叙事话语[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2):42-4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李新博.
后现代主义小说中虚构与现实的关系[J]
.时代文学,2009(15):217-218.
2
刘晨华.
小说世界的解构与重构——解读巴塞尔姆后现代主义小说[J]
.译林,2008(3):187-189.
被引量:1
3
范琪.
浅析《他们携带的物品》中的开放式结局[J]
.作家,2009(2).
4
李喜芬.
后现代文化的热寂——论《熵》的艺术风格[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0(5):133-135.
被引量:3
5
宗蔚.
近五年来国内美国文学研究综述[J]
.宿州学院学报,2009,24(5):71-73.
6
张浩.
在黑色幽默的背后——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9,0(21):109-110.
被引量:1
7
郭巍.
美国原住民文学研究在中国[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4(4):57-63.
被引量:5
8
陈榕.
威廉·吉布森:美国“赛博朋克小说”之父[J]
.科教文汇,2009(9):217-217.
被引量:1
9
徐颖颖.
从《福楼拜的鹦鹉》看人物传记的真实戏仿[J]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29(2):71-74.
被引量:3
10
陈俊松.
再论“不可靠叙述”[J]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17(1):55-60.
被引量:8
1
张春琴.
现实主义精神在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中的体现[J]
.长城,2012(4):205-206.
2
杨仁敬.
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新模式和新话语[J]
.外国文学研究,2003,25(2):51-57.
被引量:26
3
杨仁敬,钱程.
威廉·伏尔曼: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新“品钦”[J]
.当代外国文学,2006,27(4):79-83.
被引量:1
4
隋媛媛.
美国后现代派小说与文化理论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27(10):127-128.
5
吴晓.
吴晓的诗[J]
.红豆,2016,0(5):113-113.
6
冀平.
《没有水银的镜子》:论美国后现代派小说的专著[J]
.外国文学评论,1987(1):136-137.
7
张震久.
“亦是亦非”——美国后现代派小说艺术品格刍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3(1):84-88.
8
刘葵兰.
回归文学:从亚裔文学谈起[J]
.世界文学,2012(3):305-313.
9
聂静斯.
论美国华裔作家赵建秀所建构的文化身份[J]
.商情,2011(21):81-81.
10
白连春.
一个人什么时候才叫长大[J]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6,0(6):119-119.
山东外语教学
2001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