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1-115,共15页
Histor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51
-
1费赖之著 耿昇译.《在华耶稣会士列传及书目》[M].中华书局,1995年.第421页.
-
2利玛窦.《天主教传人中国史》,刘俊余、王玉川译,台湾光启社,1986年.113页.
-
31580年11月8日“罗明坚致罗马麦尔古里诺神父书”,罗渔泽.《利玛窦通信集》,台湾光启社,1986年,426页.
-
4裴化行.《天主教十六世纪在华传教志》[M].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10页.
-
5.《利玛窦通信集》[M].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202页.
-
6利玛窦记的是1583年9月10日,见《天主教传人中国史》,128页
-
7罗明坚认为是1583年圣诞节后两日,即1583年12月27日,见《利玛窦通信集》,450页.
-
8《国际汉学》2期,259-265页,大象出版社,1998年
-
9罗明坚的两封信,见《利玛窦通信集》,425—461页.
-
10罗明坚1586年11月8日致总会长阿桂委瓦神父书,见《利玛窦通信集》,494页.
共引文献32
-
1郗延红.古徽州形成区域性学习型社会的历史启迪——兼谈程朱理学家与徽俗重读现象[J].黄山学院学报,2004,6(4):101-105.
-
2叶农.明朝中后期耶稣会士与澳门汉学活动勾沉[J].学术研究,2003(12):114-120. 被引量:1
-
3陈戎女.耶儒之间的文化转换——利玛窦《天主实义》分析[J].中国文化研究,2001(2):138-142. 被引量:4
-
4丁希勤.佛教“一心开二门”对宋明理学的影响[J].安徽史学,2005(5):10-14. 被引量:3
-
5龚缨晏,陈雪军.康熙“1692年宽容敕令”与浙江[J].浙江社会科学,2007(2):155-158.
-
6姚小平.早期的汉外字典——梵蒂冈馆藏西士语文手稿十四种略述[J].当代语言学,2007,9(2):97-116. 被引量:16
-
7姚文放.宋明思想大潮中的泰州学派美学[J].学术月刊,2007,39(12):98-104. 被引量:6
-
8田海华.明末天主教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文化渗入:以反对纳妾为例[J].宗教学研究,2007(4):172-177. 被引量:2
-
9高永安.明末西方人学习中文的理念和方法探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2):9-16. 被引量:7
-
10何俊,罗群.《出像经解》与晚明天主教的传播特征[J].现代哲学,2008(4):86-93.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507
-
1汤开建,赵殿红.明末清初天主教在江南的传播与发展[J].社会科学,2006(12):133-145. 被引量:2
-
2周奕.汉语拼音对外国学生发音偏误的诱发机制及其教学对策[J].语言文字应用,2005(S1):30-32. 被引量:20
-
3高源.耶稣会士宗教文学书籍的刊行和对传道的作用——以艾儒略为例[J].海交史研究,2006(2):55-69. 被引量:3
-
4谭树林.北京传教士团与俄国早期汉学[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47(5):99-101. 被引量:7
-
5郜元宝.母语的陷落[J].书屋,2002(4):4-11. 被引量:16
-
6杜伟.美国汉学界有关明末清初天主教入华史的研究[J].世界宗教文化,2011(4):79-84. 被引量:1
-
7王宁.西方的汉学研究与中国人文学术的国际化[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4):5-13. 被引量:4
-
8林金水.利玛窦在中国的活动与影响[J].历史研究,1983(1):25-36. 被引量:13
-
9徐明德.意大利汉学家卫匡国墓地考[J].历史研究,1981(4):183-187. 被引量:3
-
10马雍.近代欧洲汉学家的先驱马尔蒂尼[J].历史研究,1980(6):153-168. 被引量:5
引证文献47
-
1朱秋虹.林堯叟《左傳句讀直解》域外影響探析[J].历史文献研究,2023(1):111-128.
-
2刘松,邹天雨.儒家异端与宗教想象:19世纪新教传教士《墨子》译介研究[J].近代中国,2022(1):347-362.
-
3曹贤文.明末清初入华耶稣会传教团的汉语教学模式[J].对外汉语研究,2021(1):50-61. 被引量:2
-
4张西平.利玛窦的《天主教教义》初探[J].中国文化研究,2005(2):122-133. 被引量:4
-
5林彬晖,孙逊.西人所编汉语教材与中国古代小说——以英人禧在明《中文学习指南》为例[J].文学遗产,2007(4):102-111. 被引量:5
-
6郑梦娟.试论19世纪上半叶西方汉语语法研究的历史背景[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3):102-107. 被引量:5
-
7冯晓虎.中欧汉语语法讨论与“废除汉字”思潮[J].外语研究,2009,26(1):23-30. 被引量:1
-
8李新德.“亚洲的福音书”——晚清新教传教士汉语佛教经典英译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2009(4):50-60. 被引量:10
-
9岳峰,郑锦怀.西方汉学先驱罗明坚的生平与著译成就考察[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0(3):26-32. 被引量:4
-
10李新德.耶稣会士对《四书》的翻译与阐释[J].孔子研究,2011(1):98-107.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130
-
1廖文武.在中国寻找“上帝的启示”——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对儒释道三教的认识[J].宗教学研究,2021(2):229-235.
-
2高源.儒家典籍在欧洲首次译介考辨[J].历史研究,2021(1):207-218. 被引量:6
-
3董琳璐.“择”-“译”-“释”——卫礼贤“道”之翻译与知识侨易路径[J].基督教文化学刊,2023(1):149-169.
-
4杨靖.上帝的回音——李提摩太对中国大乘佛教的解读[J].基督教文化学刊,2022(2):138-160.
-
5赵越.近二十年汉语外来词研究综述[J].汉字文化,2024(1):144-149.
-
6田园.跨文化传播视域下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之解构[J].传媒论坛,2023,6(6):68-73. 被引量:2
-
7刘振平,李倩颖.明末清初汉语二语教学语法:理论框架、特点和局限性[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2(6):51-58. 被引量:1
-
8赵长江.译儒攻儒,传播福音——“四书”的第一个英译本评析[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2,19(5):57-61. 被引量:4
-
9陈辉.《无罪获胜》语言学探微[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9(1):85-91. 被引量:1
-
10郑梦娟.19世纪上半叶英国汉语语法研究的特点及启示[J].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28(1):53-59. 被引量:4
-
1叶张瑜.我刊召开2005年度编委会新一届编委会同时产生[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12(1).
-
2张西平.《葡华辞典》中的散页文献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1):116-128. 被引量:8
-
3古国龙.早期耶稣会士罗明坚在广东的传教[J].现代交际,2015(2):33-33.
-
4张西平.西方汉学的奠基人罗明坚[J].国际汉学,2012(2):157-176. 被引量:5
-
5张西平.欧洲传教士绘制的第一份中国地图[J].史学史研究,2014(1):104-110. 被引量:2
-
6阎纯德.从“传统”到“现代”——汉学形态的嬗变[J].国际汉学,2005(2):1-6.
-
7“汉学”应正名为“中国学”小议[J].湖北社会科学,1988(3):23-23.
-
8葛兆光.重绘近代思想、社会与学术地图——评罗志田著《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J].历史研究,2001(1):140-151. 被引量:13
-
9徐春夏.钱穆“文化民族主义”史观疏解[J].南都学坛(人文社会科学学刊),2002,22(4):29-33. 被引量:1
-
10靳宝.论钱谦益的史学观[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4(2):75-80.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