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连载二)
被引量:5
出处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2-72,共11页
Contemporary China History Studies
参考文献12
-
1谢尔盖·赫鲁晓夫.导弹与危机--儿子眼中的赫鲁晓夫[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263-264.
-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周恩来年谱:中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145.
-
3雷荣天,李毅,李鹰翔.当代中国核工业[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2.
-
4赫鲁晓夫.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
5尼·费德林.费德林回忆录--我所接触的中苏领导人[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5.136.
-
6赫鲁晓夫.赫鲁晓夫回忆录[M].张岱云,王长荣,陆宗荣,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8.
-
7费正清,麦克法夸尔.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5-1965)[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539,547.
-
8周恩来军事活动编写组.周恩来军事活动记事(1918-1975):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423.
-
9奥·鲍·鲍里索夫,鲍·特·科洛斯科夫.苏中关系(1945-1980)[M].北京:三联书店,1982.143.
-
10Raymond L. Garthoff. Sino-Soviet Military Relations [M]. New York: Frederick A. Preager Publishers, 1966. 90.
共引文献23
-
1沈志华.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2,9(1):24-37. 被引量:28
-
2戴超武.中国核武器的发展与中苏关系的破裂(1954—1962)(连载一)[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8(3):76-85. 被引量:25
-
3胡才珍,左昌飞.从苏伊士运河事件看英美“特殊关系”[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59(2):212-217. 被引量:1
-
4蒲国良.中国领导人是何时及如何获得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对国内学术界几种比较流行说法的梳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3(6):93-97.
-
5王拓彬.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理论贡献与现实启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28(1):1-6.
-
6许加梅.冷战时期美国对南斯拉夫政策评析(1948—1958)[J].北方论丛,2008(4):96-100. 被引量:1
-
7闫佼丽.我国五十至七十年代核战略的美苏因素及现实思考[J].理论导刊,2008(8):111-114. 被引量:2
-
8李明斌.从中苏论战的消极影响看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6(4):164-167.
-
9王进芬.列宁关于反对“革命空谈”的思想[J].学术论坛,2009,32(12):48-52. 被引量:1
-
10谭虎娃.20世纪中期毛泽东与陶里亚蒂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方面的共识与分歧[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2(1):19-22.
同被引文献130
-
1李华.1959年中印边界冲突起因及苏联反应探析[J].党的文献,2002(2):59-66. 被引量:10
-
2邓峰.美国对华贸易管制政策与日中贸易关系(1948~1958年)[J].东北亚论坛,2001,10(3):29-33. 被引量:6
-
3崔丕.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J].历史研究,2000(1):134-147. 被引量:18
-
4岳振华.击落美制U-2飞机作战追记[J].百年潮,2002(6):17-22. 被引量:2
-
5李伶,周飞.横空出世的中国导弹部队[J].党史博览,2002(9):10-14. 被引量:2
-
6白建才,田华.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对冷战史的研究[J].世界历史,1999(2):83-90. 被引量:5
-
7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党组.周恩来与中国核工业[J].中共党史研究,1998(1):4-10. 被引量:6
-
8李捷.从结盟到破裂:中苏论战的起因[J].党的文献,1998(2):81-90. 被引量:17
-
9林利民.试析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对华全面经济战[J].世界历史,1998(5):10-16. 被引量:12
-
10陶文钊.禁运与反禁运:五十年代中美关系中的一场严重斗争[J].中国社会科学,1997(3):179-195. 被引量:29
二级引证文献32
-
1孙遇洲.冷战史新研究视域下的非洲对外关系史[J].中国非洲学刊,2021(4):130-142.
-
2沈志华.中苏同盟破裂的直接表现与内在逻辑——对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评估(NIE)”的评估[J].国际观察,2005(5):7-16. 被引量:5
-
3詹欣.中国导弹计划与美国情报部门的评估(1956-1976)[J].中共党史研究,2008(1):66-74.
-
4徐思彦.走向破裂的结盟:中苏同盟研究的新进展[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3(5):142-150. 被引量:2
-
5沈志华.美国中央情报局眼中的中国——冷战时期美对华情报评估综合性文件概述[J].史学月刊,2009(1):79-98. 被引量:3
-
6孙丽,孙大为.苏联对中国核技术援助探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25(5):54-59. 被引量:2
-
7崔丽霞,柳德军.近年来中苏同盟裂变相关问题研究综述[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3):50-55.
-
8聂文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历程与重大意义研究综述[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38-44.
-
9梁志.近十余年中国冷战史研究新气象[J].世界历史,2012(4):111-119. 被引量:4
-
10聂文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的研究述评[J].军事历史研究,2013,27(2):169-175.
-
1董保存.中国航天城首任司令员孙继先中将传奇[J].党史博览,2004,0(1):10-15.
-
2黄卫.何殿奎:监管中国第一监狱[J].廉政瞭望,2010(22):37-38.
-
3刘学侠.鲍罗廷与冯玉祥[J].安徽史学,1992(1):46-49.
-
4马宁,刘毅.大革命时期冯玉祥和苏联的合作[J].黑龙江史志,2010(21).
-
5顾希强.缅怀钱学森同志[J].纵横,2009(12):4-6.
-
6余玮.“中国导弹之父”、功勋科学家钱学森轶事——夫人蒋英眼中的钱学森[J].中国信息导报,2002(12):32-35.
-
7秦城监狱里的“大囚犯”[J].时代人物,2014(5):78-80.
-
8首博展出160组件元代文物[J].中国拍卖,2016,0(10):14-14.
-
9汉代海昏侯墓文物亮相首都博物馆[J].风景名胜,2016,0(4):18-18.
-
10二战期间美英究竟支援苏联多少武器[J].财会月刊(中),20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