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捧着刚刚打印出来的刘晓东老师的《“蓝天下的学校”:大自然是学前儿童快乐的学校———论苏霍姆林斯基的学前教育思想》和《幼儿园也能改变中国》(本期卷首)两篇文章,细读。我的耳畔清晰地响起了儿时生产队的菜园边上那被蒙住双眼的老牛从深井里车上来的水鼓着泡泡流进菜地里的汩汩声。在那里,茄子棵上那宽大的绿叶下面是大小不一的紫茄子,尤其那些小茄子纽儿,对儿时的我非常具有诱惑力,说实话,我偷摘过几个,躲在硕大的叶子下面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成年之后还留有吃生茄子的习惯。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在最广阔的“蓝天下的学校”里度过的,那时我们村还没有幼儿园。童年的一切成为我最不可磨灭的美妙的记忆之一(包括因逗弄邻居家的女疯子而遭到母亲严厉的责打)。我在思考刘老师文中的这些思想:儿童教育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事业。儿童教育是让儿童拥有一种生活,这种生活是经成人裁剪过的,儿童在这种生活中成长。这种生活将会沉积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是的,我们到底要给以及给了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我们的童年虽在成人严厉甚至严酷的管教之下,但尚有小河流水、青草牛羊为伴,可现在的孩子们呢?我们的幼儿园也并不都像“文化新村幼儿园”,苏霍姆林斯基那样的“蓝天下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