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2-43,共2页
China Cotton
同被引文献7
-
1郑曙峰.2003年安徽省棉花减产原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4,10(5):43-44. 被引量:2
-
2李淑华.气候变暖对病虫害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业气象,1993,14(1):41-43. 被引量:37
-
3王石立,赵艳霞,王馥棠.气候变暖对小麦蒸散和产量的可能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1996,17(4):18-22. 被引量:6
-
4华尧楠,王厚振,肖云丽.气象因素对棉铃虫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1996,17(1):38-40. 被引量:13
-
5安徽农业厅.安徽小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202-203.
-
6秦宏春,何祖安,周缓丽.皖棉18麦后移栽高产配套栽培技术[J].中国棉花,2003,30(2):39-40. 被引量:1
-
7成猛,王生元.2003年江苏姜堰市棉田斜纹夜蛾大暴发[J].中国棉花,2004,31(2):42-43.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5
-
1吴浩华.略论农业生产应对气候变暖的调整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20):234-234.
-
2何群华,乐向晖.全球变暖对农作物影响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陕西农业科学,2008,54(5):121-124. 被引量:15
-
3谢立勇,郭明顺,刘恩财,张雯.农业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与展望[J].农业经济,2009(12):35-36. 被引量:9
-
4翟晓慧,刘孝勇,宋乃平.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及农业适应对策综述[J].甘肃农业,2011(7):20-22. 被引量:9
-
5李虎,邱建军,王立刚,高春雨,高懋芳.适应气候变化:中国农业面临的新挑战[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2,33(6):23-28. 被引量:21
-
1郭庆正.争早苗 求壮苗 促早发——谈谈棉花的苗期管理[J].农业知识,1995(4):5-5.
-
2李翠英.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J].中国棉麻流通经济,2016,0(2):28-29. 被引量:1
-
3张新国,康冬岭,朱家驹.棉花苗期病虫草害生态调控综合防治技术[J].石河子科技,2008(2):2-3.
-
4麻老春,吴光辉,麻庆.不利天气对中稻的影响[J].作物研究,2006,20(1):50-51.
-
5薛玉华.多雨寡照天气玉米田管理要点[J].云南农业科技,2014(4):34-34.
-
6麻老春.不利天气对中稻产量的不良影响[J].湘西科技,2001(3):16-16.
-
7焦自高,杨晓慧,何启伟,刘开昌.山东省设施蔬菜番茄新品种[J].科技致富向导,2013(31):28-29.
-
8羊杏平.三个番茄新品种及其栽培要点[J].当代农业,2001(6):4-5. 被引量:1
-
9夏秀波,王全华,李素梅,曹守军,李涛.菜豆新品种——烟芸3号[J].山东蔬菜,2009(2):34-34.
-
10中蔬4号番茄[J].种子世界,1990(5):26-2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