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全面收益理论以我国收益呈报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
1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传统收益报告只反映已实现的收益,不能反映未实现的收益项目,不能满足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的决策需求,因而遭到了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强烈批评.
作者
刘永泽
任月君
机构地区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东北财经大学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
出处
《财务与会计》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23,共3页
Finance and Accounting
关键词
企业
全面收益
经济环境
传统收益
会计信息相关性
会计理论
实务
业务活动
必然要求
中国
分类号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F230 [经济管理—会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0
同被引文献
32
1
孙惠锦,张志凤.
关于企业财务报告改进的探讨[J]
.会计之友,2004(11):19-20.
被引量:1
2
周莉.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研究[J]
.价值工程,2004,23(6):98-101.
被引量:2
3
彭喜斌.
ERP系统下会计报表的整合设计[J]
.财会月刊(合订本),2004(12A):34-35.
被引量:3
4
任月君.
全面收益理论与损益确认原则——实现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利弊谈[J]
.财经问题研究,2005(2):89-93.
被引量:7
5
王建新.
构建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几点认识[J]
.财务与会计,2005(6):24-25.
被引量:9
6
葛家澍.
创新与趋同相结合的一项准则——评我国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J]
.会计研究,2006(3):3-6.
被引量:199
7
刘泉军,张政伟.
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J]
.会计研究,2006(3):7-10.
被引量:272
8
赵春光.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论《资产减值》准则的政策涵义[J]
.会计研究,2006(3):11-17.
被引量:258
9
邵素梅.
加强国有企业投资管理的建议[J]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5(2):69-71.
被引量:8
10
南墨.试析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增资减债措施[OL].http://www.lunwenwang.com/Freepaper/Managementpaper/200608/Freepaper7636.html.
引证文献
10
1
潘丽萍.
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思考[J]
.经济视角(下),2009,0(5):72-74.
2
张皓,张彩花.
对改进财务报告的现实思考[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6,22(2):69-72.
被引量:3
3
蒋传前,陈昌明.
全面收益理论对我国推行全面收益报告的启示[J]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2):116-120.
被引量:9
4
许华荣.
浅析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业绩报告的影响及改进[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7):39-41.
被引量:1
5
刘悦.
企业会计准则的变化对燃气公司的影响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3):17-18.
被引量:2
6
岳霞.
国有企业资本运营的财务问题探讨[J]
.经济师,2011(5):161-162.
被引量:3
7
赵琳.
全面收益理论对我国会计准则改革的影响[J]
.会计之友,2012(20):19-21.
被引量:2
8
李新海.
全面收益报告在中国的应用模式选择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2012(28):106-107.
9
王芳.
燃气公司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应对措施[J]
.中国经贸,2013(16):272-272.
10
陆紫菡.
综合收益列报与其他综合收益价值相关性文献综述[J]
.商情,2014(7):22-2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
张华良.
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的运用[J]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56-360.
2
蒋莉.
我国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改进对策研究[J]
.消费导刊,2008,0(16):98-98.
3
马广奇,彭宏超.
关于上市公司利润表改进之思考[J]
.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23(2):70-74.
被引量:3
4
刘灿辉.
基于财务报告的全面收益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5):62-63.
被引量:1
5
赵洪俊,章雁.
全面收益在我国的应用与思考[J]
.新会计,2009(5):18-19.
6
陆琳.
全面收益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J]
.科技信息,2009(2):37-37.
7
刘影.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9):74-74.
8
黄利娟.
我国企业实施全面收益会计报告的策略研究[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3):166-167.
9
焦永梅.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盈余管理的影响[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12):86-88.
10
辛玲.
燃气企业会计操作风险浅析[J]
.绿色科技,2012,14(11):230-232.
被引量:1
1
马利琴.
谈谈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的应用[J]
.经济师,2009(1):144-144.
被引量:3
2
谷英.
全面收益理论在我国的应用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2009(11X):5-5.
3
陆钰.
全面收益理论及其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J]
.全国商情,2008(8):85-86.
4
裘宗舜,张思群.
全面收益表:离我们还有多远[J]
.中国会计电算化,2004(4):27-28.
被引量:1
5
佟蓬晔.
现代会计全面收益与传统收益[J]
.科学时代,2007,0(1):53-54.
被引量:1
6
方国斌.
全面收益与传统收益之比较[J]
.林业财务与会计,2003(4):13-13.
被引量:1
7
晚常青.
我国实行全面收益报告问题研究[J]
.会计之友,2008(5):95-96.
被引量:5
8
李竹梅.
从新企业会计准则看全面收益观[J]
.财经界,2009(06X):78-78.
9
王丽琴.
现代会计全面收益与传统收益[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44-46.
10
焦金萍.
评述“全面收益报告”[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26(S1).
财务与会计
2005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