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先天性巨色素痣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 6例先天性巨色素痣的临床资料及组织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例平均年龄 28岁, 5例出生时即发病。临床诊断恶性黑素瘤 2例,黑痣恶变、先天性巨色素痣、软组织纤维瘤、皮肤色素沉着各 1例。组织病理诊断皮内痣 4例,复合痣 2例。结论 先天性巨色素痣发病符合双重来源学说,即真皮上部的痣细胞来自表皮的黑素细胞,而真皮下部的痣细胞来自神经鞘细胞。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于早诊断、早治疗。
出处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1,共2页
The Chinese Journal of Dermatovenere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