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医药产业发展特点与我国创新药物研究近况
被引量:14
出处
《齐鲁药事》
2005年第1期17-22,共6页
qilu pharmaceutical affairs
同被引文献120
-
1朱迅.专利许可成为新药国际技术转移和创新的新途径[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1):53-58. 被引量:1
-
2严忠,李伟军,陆磊.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协整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3(1):46-48. 被引量:19
-
3于倩,向君.后过渡期FDI与中国产业安全问题研究[J].社科纵横,2006,21(3):35-37. 被引量:3
-
4谢田,王萍,傅雪艳,牛孝亮.中药提取分离方法的新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4,21(6):21-23. 被引量:11
-
5黄胜炎.“十一五”药物制剂开发思路(二)[J].上海医药,2005,26(1):21-26. 被引量:6
-
6戴俊东 ,王学清 ,张涛 ,孟萌 ,张烜 ,吕万良 ,张强 .环孢素A pH敏感性纳米粒的制备与大鼠口服药代动力学[J].药学学报,2004,39(12):1023-1027. 被引量:12
-
7田治科,潘一斌,黄雅琴.吸入粉雾剂给药装置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业,2005,14(1):23-24. 被引量:8
-
8张鹤镛.中国加入WTO对医药产业的影响[J].前进论坛,2000(5):28-29. 被引量:1
-
9世界十大类药物市场发展前景广阔[J].首都医药,2005,12(6):48-50. 被引量:4
-
10温守明.药品研发的策略和方法[J].医药世界,2005(3):80-81. 被引量:1
引证文献14
-
1王坚成,张强.创新药物制剂的研究开发[J].中国新药杂志,2006,15(1):5-11. 被引量:10
-
2黄凤杰,吴梧桐.中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及其市场[J].药学进展,2006,30(4):185-191. 被引量:9
-
3王维刚,王奕俊,唐新贵.我国医药企业研发投入的产出绩效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12):37-38. 被引量:6
-
4黄崇利,彭正龙,王维刚.医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1):1-4. 被引量:6
-
5阿丽塔,田玲.合同研究组织的发展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8,29(5):29-33. 被引量:10
-
6邹鲜红,罗承友.我国医药产业成长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34):2647-2649. 被引量:6
-
7阿丽塔,田玲.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合同研究组织发展的探讨[J].中国药房,2009,20(4):241-243. 被引量:5
-
8丁锦希,赵敏.中美创新药物研发监管激励政策的比较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09,18(5):387-392. 被引量:21
-
9黄崇利,王维刚.医药产业的发展过程与成长轨迹[J].经济研究导刊,2009(15):152-154. 被引量:2
-
10徐学剑.设计药物新剂型的新思路与新方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211-21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82
-
1吕文明,王旭波.浅析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现状[J].科技创新导报,2007,4(36). 被引量:1
-
2鲁菁,方红娟,陈立章.临床医师对临床试验的认知及教育需求现状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1(11):1638-1642. 被引量:13
-
3雷利芳.我国生物制药业发展之我见[J].海峡药学,2007,19(1):104-106. 被引量:2
-
4艾国,程远国.蛋白质多肽长效微球注射剂的体内药动学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7,16(7):501-506. 被引量:3
-
5王霞,范庆庆,王文刚,刘玉春.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透皮贴剂的研制及其药效实验研究[J].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7,9(4):218-221.
-
6韩飞冬,郭慧玲冬,赵志冬.创新药物制剂的发展概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20(1):98-100. 被引量:1
-
7王文刚,恽榴红,王睿,付桂英,刘泽源.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透皮贴剂的处方与工艺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16):1236-1239. 被引量:4
-
8王文刚,恽榴红,王睿,付桂英,刘泽源.非洛地平-美托洛尔复方经皮给药系统设计及其降压有效性评价[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0):847-851. 被引量:1
-
9邹鲜红,罗承友.我国医药产业成长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药房,2008,19(34):2647-2649. 被引量:6
-
10李瑾,夏雯涵,韩飞.药物剂型创新实验的发展概况[J].实验与检验医学,2008,26(6):651-652. 被引量:1
-
1陈震华.中国IT市场2004年回顾与2005年展望[J].半导体行业,2005(1):33-33.
-
2薛楠,丁颐,乔维.我国3D电视产业发展现状研究[J].电视技术,2012,36(24):14-15. 被引量:3
-
3张俊祥,周永春,程家瑜.全球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及态势[J].中国科技论坛,2005(2):32-34. 被引量:11
-
4欧丽萍,陈强,梁永游,农军.百色市林下种植产业发展特点及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3(12):40-40.
-
5马晓河.入世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特点及政策取向[J].中国经贸导刊,2004(7):17-18. 被引量:5
-
6邹珊刚,彭宜新.国际医药产业现状与趋势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6,6(2):70-74.
-
7胡朝凤.中国医药制造产业安全现状与对策研究[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4,0(10):92-94. 被引量:1
-
8孙滔.新药专项:布局与平台[J].科学新闻,2009(15):45-47.
-
9印度制药利好持续发展可期[J].制药原料及中间体,2009(4):40-41.
-
102007年全球医药市场预测[J].医药工程设计,2006,27(6):1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