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安徽科技》
2005年第1期20-22,共3页
Anhui Science &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7
-
1赵玉林,魏芳.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带动作用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6):44-54. 被引量:103
-
2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统计公报(2008-2012)[DB/OL].http://www.ahkjt.gov.cn/technologi/service/kjtj/sxjscyfz/A04040401index.1.htm.
-
3安徽科学技术厅.科技统计公报(2007-2012)[DB/OL].http://www.allkjt.gov.cn/technologi/service/kjtj/kjtjgb/A04040403index·1.htm.
-
4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12)[DB/OL].http://www.ahtjj.gov.cn/news/more.asp?cataid=10009.
-
5王春明.江苏省经济增长中高新技术产业贡献的计量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9,25(22):85-87. 被引量:4
-
6林中元.高新技术产业对重庆工业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3):2-4. 被引量:2
-
7胡艳,吴新国.对高新技术产业定义的理解[J].技术经济,2001,20(3):23-25. 被引量:10
二级引证文献12
-
1廖凇,谢家智,冯晓.高新技术产业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关联度分析[J].北方经贸,2014(5):92-93. 被引量:3
-
2涂敏,仰海瑞.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安徽省R&D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3(4):98-101. 被引量:2
-
3周浩.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J].中国市场,2014(39):60-62. 被引量:2
-
4郑万腾,戴志敏,王麟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江西省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对比分析[J].科技广场,2015(6):178-184. 被引量:2
-
5王莉萍.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6,30(2):45-48.
-
6何金满.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作用[J].中国经贸,2016,0(13):45-45.
-
7周荣荣,王渭.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证分析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3):24-28. 被引量:5
-
8胡娟,罗怀良,李梦皓.近10年来高新技术产业对绵阳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17,29(4):40-47.
-
9刘国巍,张停停,于娟.创新网络的区域协同系统与产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7(11):123-132. 被引量:6
-
10王晓鸿,金波宏.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甘肃金融,2019(3):30-34. 被引量:1
-
1周旭.重庆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4):43-49. 被引量:1
-
2许涛,胡纯,朱鹏,陈贤.我国汽车电子产业现状分析[J].中国集成电路,2006,15(1):36-44.
-
3王超.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策略[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2(10):131-131. 被引量:1
-
4张果羽.内江市电子信息产业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J].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3):66-74. 被引量:1
-
5李震,张德福,张平.上海畜牧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的思考[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1999(4):9-11.
-
6刘睿.让科技与财富牵手[J].新商刊,2003(1):58-61.
-
7加强软件产业基地建设[J].中国科技财富,1998(7):11-11.
-
8刘宗巍,赵世佳,赵福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现状分析及未来发展战略[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20):104-108. 被引量:17
-
9张学文.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系统定位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6,6(1):19-23. 被引量:1
-
10马洪存,张同录.论高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J].中国冶金教育,1996,1(2):42-4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