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物流与采购》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3,共4页
China Logistics & Purchasing
同被引文献20
-
1白慧.中小民营企业进入物流市场的机会分析[J].中国储运,2005(2):15-16. 被引量:6
-
2王娟.捷富凯—大田物流争做国内专业汽车物流服务商NO.1[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5(9):72-74. 被引量:1
-
3张小明.科学定位:物流企业的战略选择[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5(39):14-14. 被引量:2
-
4刘秉镰.全面开放下的中国物流市场结构与特征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7,21(4):37-40. 被引量:24
-
5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2007 -2008) [EB/OL] . http: //www. chinawuliu.com.cn/ cflp/newss/content/200806/35_6812, html. 2008 - 10 -6.
-
6袁炎清,范爱理.物流市场营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27-131.
-
7加快福州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J].2007,(3).http://www. fzskl. com/2008 - 1 -4.
-
8http://new. 163. com/10/0401/121636DDAMR00146BB. html.
-
9http://www.dlzhifeng.com/info/zxShow.asp? id = 1022342.
-
10张亦驰.物流企业核心竞争能力[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引证文献5
-
1郭飞锋.中小物流企业市场竞争研究[J].物流科技,2006,29(5):14-16. 被引量:3
-
2邬适融,钟根元.中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07,21(9):23-25. 被引量:6
-
3陈建校.论客户需求导向的物流企业市场定位策略[J].企业经济,2009,28(8):99-101. 被引量:3
-
4周美钦,欧菊钗.福州商业储运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0):29-34.
-
5魏新军.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定位的思考与实例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9):165-16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1
-
1欧才学.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差异化发展策略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8,30(2):36-38. 被引量:6
-
2盛利锋.我国中小物流企业差异化发展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08,27(3):132-134. 被引量:3
-
3程世平.动态联盟:我国中小物流企业的竞争策略[J].中国市场,2008(49):35-37. 被引量:3
-
4陈建校.论客户需求导向的物流企业市场定位策略[J].企业经济,2009,28(8):99-101. 被引量:3
-
5周美钦,欧菊钗.福州商业储运公司的发展战略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0):29-34.
-
6魏新军.对我国物流企业发展定位的思考与实例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9):165-167. 被引量:1
-
7赵立辉.基于客户需求的物流企业市场定位问题的研究[J].物流技术,2013,32(5):132-134. 被引量:1
-
8张秀娟.顾客行为对物流企业营销的作用研究[J].物流技术,2014,33(9):113-115.
-
9陈英新.我国物流企业发展潜力比较分析[J].物流技术,2014,33(10):7-9.
-
10辛明.第三方物流企业市场营销研究述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12):132-133. 被引量:3
-
1关于加快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J].经济管理文摘,2001(11):26-27.
-
2李昕.浅析如何加快发展现代物流[J].甘肃科技纵横,2003,32(1):16-16.
-
3蔡定萍.物流企业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4(19):48-50. 被引量:6
-
4尚凌辉.现代物流业:浙江该如何打造?[J].浙江经济,2001(12):22-23.
-
5李国旗,罗铮,孙勤琴.物流服务市场供求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5,24(10):145-147. 被引量:3
-
6廖熠.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无限诱惑[J].市场周刊(新物流),2006(10):4-7.
-
7王积峰.“老板求神仙”只是一种安慰[J].浙商,2013(17):24-24.
-
8电子物流重现[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7):8-9.
-
9о.н.杜纳耶夫,孙连庆(译).现阶段俄罗斯运输和物流服务市场的特点[J].西伯利亚研究,2016,43(5):5-9.
-
10刘华.物流服务创新环境分析及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10(4):54-55.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