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刘表与荆州学派
被引量:
5
Liu Biao and Jingzhou School of Thought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荆州学派是汉末一地方性的经学派别,是两汉经学与魏晋玄学及南学的中间环节。它的形成、发展与解体无不深受着刘表的影响。
作者
金仁义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出处
《池州师专学报》
2002年第1期71-74,共4页
Journal of Chizhou Teachers College
关键词
荆州学派
魏晋玄学
刘表
派别
经学
中间环节
两汉
解体
汉末
地方性
分类号
G216.2 [文化科学—新闻学]
B23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32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2
1
黄宛峰.
东汉颖川、汝南、南阳士人与党议始末[J]
.中国史研究,1995(4):128-137.
被引量:13
2
张运华.
荆州之学与魏晋玄学[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7(4):44-48.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14
1
薛海波.
东汉颍川豪族的官僚化和士族化[J]
.文史哲,2006(6):94-104.
2
聂济冬.
游学与汉末政治[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70-74.
被引量:2
3
王传武.
20世纪以来的党锢之祸研究综述[J]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9(5):139-143.
被引量:4
4
王传武.
东汉党人的地域认同研究[J]
.中华文化论坛,2009(4):13-19.
被引量:2
5
吴成国.
荆州学派与易学——以刘表易学思想的考察为中心[J]
.中国文化研究,2011(4):93-100.
6
陈雁.
东汉魏晋时期颍汝、南阳地区的私学与游学[J]
.文史哲,2000(1):71-75.
被引量:7
7
汤慧玲.
东汉时期汝南士人群体特征初探[J]
.天中学刊,2012,27(3):117-119.
8
张继刚.
从“因师获印”之议看党锢之祸[J]
.求索,2012(9):71-74.
被引量:1
9
杨文春.
汉唐时期蔡州(汝南郡)社会文化的变迁——淮河上游地域社会研究之一[J]
.兰州学刊,2015(4):52-58.
被引量:2
10
程平.
青州经学研究[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3):53-55.
同被引文献
32
1
胡大贵.
关内侯食邑考[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3(1):34-36.
被引量:2
2
丁怀轸,丁怀超.
从名实之争到本末有无之辨——魏晋玄学渊流初探[J]
.社会科学战线,1987(4):63-70.
被引量:2
3
鲁锦寰.
汉末荆州学派与三国政治[J]
.中州学刊,1982(4):105-110.
被引量:5
4
王晓毅.
荆州官学与三国思想文化[J]
.孔子研究,1994(1):44-49.
被引量:7
5
王晓毅.
荆州官学与三国思想文化[J]
.中国哲学史,1994(5):61-66.
被引量:1
6
张运华.
荆州之学与魏晋玄学[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17(4):44-48.
被引量:3
7
周士龙.
试论魏晋的质任制[J]
.天津师大学报,1987,7(3):81-87.
被引量:4
8
王永平.
刘表新论[J]
.江汉论坛,1995(6):34-36.
被引量:2
9
何少初.
论《伤寒论》中的易学思想[J]
.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报,1994,1(1):49-51.
被引量:2
10
王侃,秦霖.
气候因素对中医学形成和发展的影响[J]
.中华医史杂志,2004,34(2):93-96.
被引量:15
引证文献
5
1
申俊龙,彭翔.
《伤寒论》理论构建的动力与机理探讨[J]
.医学与哲学(A),2009,30(6):59-61.
被引量:2
2
叶植,靳进.
独特的三国历史 难忘的襄阳故事——关于襄阳三国历史文化问题的研究[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3):4-13.
被引量:5
3
吴成国.
荆州学派与易学——以刘表易学思想的考察为中心[J]
.中国文化研究,2011(4):93-100.
4
王腾.
刘表与荆州文化[J]
.神州,2013(1):31-31.
5
王金龙.
王粲行年系地考[J]
.汉语言文学研究,2017,8(4):24-41.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8
1
朱运海.
魅力襄阳 传奇三国——关于襄阳古城池和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研究(节选)[J]
.图书情报论坛,2012(5):77-82.
2
朱运海.
鹿门寺国家森林公园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4):13-17.
被引量:2
3
高志明.
习凿齿与襄阳三国登高文化[J]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2):23-27.
4
项莉.
高校图书馆特色地方文化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以襄阳三国文化数据库为例[J]
.神州,2016,0(9):71-74.
5
程文博,贾韬,郎狄.
《伤寒论》理论构建的动力与机理探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3):87-88.
6
王培刚,范东瀛,陈辉,王一松.
医学微生物史课程对激发医学生学习动机的价值与启示[J]
.医学教育管理,2018,4(6):474-477.
7
王林.
学术论文摘要中襄阳文化负载词语的英译[J]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9,40(4):71-75.
8
刘璐.
曹植《赠王粲》作年新辨——兼论与王粲《杂诗·日暮游西园》的赠答关系[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6(2):79-84.
1
吴成国.
荆州学派与易学——以刘表易学思想的考察为中心[J]
.中国文化研究,2011(4):93-100.
2
殷国安.
善善恶恶又怎样[J]
.领导广角,2000(12):59-59.
3
陈丽.
论刘表的用人旨趣与为政得失[J]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4(3):43-48.
4
郝虹.
王肃《周易注》、王弼《周易注》与荆州学派关系初探[J]
.大连大学学报,2003,24(1):47-49.
被引量:1
5
胡中才.
源于襄阳 成于襄阳——浅谈道安般若学与荆州学派的渊源[J]
.襄樊学院学报,2011,32(9):36-40.
被引量:1
6
曲承德.
胡侃三国之阿斗的故事[J]
.少年大世界(初中生),2009(1):18-19.
7
赵炎.
孙权的备胎智慧[J]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15,0(19):174-175.
8
诸焕灿.
王阳明贵州教育活动与西部开发[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06,28(2):107-112.
被引量:1
9
郝虹.
王肃反郑是经今古文融合的继续[J]
.孔子研究,2003(3):83-88.
被引量:8
10
胡青青.
论荆州学派对魏晋玄学的影响[J]
.青年作家,2015,0(8):26-26.
池州师专学报
2002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