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计算机在中医诊断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胡志希
袁肇凯
顾星
朱文锋
杨涛
机构地区
湖南中医学院中医诊断研究所
出处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期105-106,共2页
Chinese Journal of Information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湖南省教育厅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课题(08-10541)
关键词
中医诊断学
计算机实验教学
光电血流容积
临床辨证诊疗软件
分类号
R2-4 [医药卫生—中医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83
同被引文献
27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53
参考文献
7
1
朱文锋.
辨证统一体系的创立[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7(4):4-6.
被引量:62
2
吴正治,周小青,李新华,黄献平,刘建新,韩彬.
常见舌苔细胞化学变化规律的定量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3,8(1):15-19.
被引量:13
3
胡志希,袁肇凯,顾星,杨涛.
GD-3型光电血流容积仪对113例健康人面部常色的检测分析[J]
.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2004,8(5):349-350.
被引量:5
4
赵秀英,杨永正,杨敏.
生物医学表面界面信息新概念及光电测试系统[J]
.光电工程,1997,24(6):30-33.
被引量:2
5
朱咏华.
WF文锋-Ⅲ中医(辅助)诊疗系统的研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9(11):59-59.
被引量:5
6
易法银.
教研相长 构建中医诊断教学新模式[J]
.中医教育,2003,22(6):29-31.
被引量:3
7
胡志希 袁肇凯.中医诊断实验方法研究之我见.中国中医药,2003,1(2):95-96.
二级参考文献
6
1
朱文锋.
中医病证规范化之研究[J]
.中国医药学报,1996,11(5):6-8.
被引量:22
2
杨永正.
液体表面波光栅的研究[J]
.光学学报,1990,10(2):183-188.
被引量:8
3
陈家旭.
中医“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1(1):40-43.
被引量:20
4
朱文锋.
《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所建立的病、证体系[J]
.中国医药学报,1999,14(2):4-6.
被引量:13
5
陈超,金勤立.
新生儿呼吸衰竭肺表面活性物质变化[J]
.中华儿科杂志,1991,29(2):76-77.
被引量:4
6
吴正治,郭振球,谢锦玉.
胃脘痛属脾虚者舌苔上皮的细胞化学研究[J]
.中医杂志,1992,33(2):41-42.
被引量:14
共引文献
83
1
晏峻峰,朱文锋.
数据挖掘技术在中医诊断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2007,2(10):24-27.
被引量:6
2
王大江,梁嵘,王召平,刘晓兰.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舌苔变化的细胞化学研究[J]
.中医药学报,2005,33(1):18-21.
被引量:11
3
陈群,余丽娟.
镜面舌象实验与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药学刊,2005,23(5):784-786.
被引量:4
4
王学伟,瞿海斌,刘雪松,程翼宇.
贝叶斯网络杂交学习算法及其在中医中的应用[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9(7):948-952.
被引量:12
5
韩捷.
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现状和展望[J]
.中医药学刊,2005,23(9):1657-1659.
被引量:5
6
顾学兰,刘平,陈家慧.
肝炎后肝硬化单元证的多元统计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5,12(10):3-5.
被引量:5
7
李新华,吴正治,李明,张永锋,陈嫚茵.
细胞凋亡及bax基因表达与舌苔变化关系的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6,24(1):57-59.
被引量:3
8
晏峻峰,朱文锋.
粗糙集理论在中医证素辨证研究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2):90-93.
被引量:31
9
朱文锋.
构建“证素辨证”新体系的意义[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2):135-136.
被引量:82
10
李勇华,邹亮.
朱文锋教授之症 病 证和辨证规范化研究[J]
.中医药学刊,2006,24(7):1206-1208.
被引量:13
同被引文献
27
1
胡志希,袁肇凯,顾星,杨涛.
GD-3型光电血流容积仪对113例健康人面部常色的检测分析[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4,11(11):965-967.
被引量:22
2
周昌乐,张志枫.
智能中医诊断信息处理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6,4(6):560-566.
被引量:28
3
袁肇凯,程韵梅,张渝寒,范福元.
健康人面部常色血流容积变化的研究[J]
.中医杂志,1997,38(1):43-45.
被引量:6
4
李继德.定量式光电容积脉波仪[J].医疗器械,1984,(7):26-28.
5
胡志希 袁肇凯.中医诊断实验方法研究之我见.中国中医药,2003,1(2):95-96.
6
袁肇凯,黄献平,胡志希.光电血管容积检测在中医诊法中的应用研究[G]//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四诊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2004,8:3-7.
7
袁肇凯,胡志希,黄献平,等.GD-3型光电血流容积仪对114例心血管病气血证候患者面色的检测分析[G].计算机在诊法中的应用与研究论文汇编,2005:95-98.
8
魏睦新,谢立群,衣兰娟,王杰.
中医教学研究新思路探索[J]
.中医教育,2007,26(6):1-3.
被引量:9
9
Meo S A.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 perceptions on traditional and problem based curricula: pilot study[J]. J Pak Med Assoc,2014,64(7):775-779.
10
Liyanagunawardena T R, Williams S A.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on health and medicine:review [J]. J Med Intemet Res, 2014,16($): el91.
引证文献
4
1
胡志希,袁肇凯,顾星,明荷.
基于光电血流容积中医色诊脉诊的研究与对策[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6,4(9):782-785.
被引量:12
2
宋厚盼,黄惠勇,谷捷,李鑫,魏艳霞,余黄合,李如意,彭彩云,蔡雄.
《中医诊断学》教学研究新思路探索[J]
.中医药导报,2015,21(19):108-110.
被引量:12
3
李颖.
微课在超声诊断学实习教学中应用的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5):44-45.
被引量:8
4
宋厚盼,黄惠勇,凌智,李如意,魏艳霞,李鑫,蔡雄.
微课在中医诊断学教学中的运用和评价[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6(7):95-97.
被引量:22
二级引证文献
53
1
林锋,谭迎,周鹏,罗静静.
中医面诊系统调研报告[J]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2019,24(3):225-240.
被引量:9
2
周郑昕.
少儿推拿诊断学的教学方法研究[J]
.山西青年,2020,0(1):294-294.
3
郑晓燕,邹奎昌,李福凤.
面色诊客观化研究现状[J]
.辽宁中医杂志,2010,37(4):755-757.
被引量:2
4
韦薇,徐凤芹.
气滞血瘀证客观化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5):608-609.
被引量:4
5
胡文娟,张秉韬,吴锐.
气虚血瘀证与气滞血瘀证家兔模型的球结膜微循环改变比较[J]
.新中医,2013,45(4):168-171.
被引量:5
6
胡文娟,张秉韬,吴锐.
5种血瘀证亚型家兔模型球结膜微循环改变的比较[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33(9):1261-1266.
被引量:18
7
李琳,胡志希,曾逸笛,杜佳,凌智.
论互联网+时代下中医诊断学教学云平台的构建[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0):32-33.
被引量:5
8
杨显国,尹金鹏.
微课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1):96-97.
被引量:4
9
刘红华,王娟,张银华.
微课在《护理学导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全科护理,2017,15(17):2159-2160.
被引量:4
10
梁文娜,甘慧娟,闵莉,俞洁,李灿东.
慕课时代的《中医诊断学》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
.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6):133-137.
被引量:7
1
张立萍.
浅谈信息网络技术对图书馆发展的影响[J]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2001,14(10):683-684.
2
张伟,杨锡燕.
黄文政教授临床验案2例[J]
.吉林中医药,2009,29(3):232-233.
被引量:1
3
刁军成,蒋小敏,汪栋材.
《伤寒论》病案分析及结果显示计算机教学的实践与总结[J]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10(2):73-74.
4
罗小宁,王素梅.
治疗咳喘的临床辨证思维[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15(2):116-117.
5
刁军成,蒋小敏,汪栋材.
《伤寒论》病案分析计算机教学研究[J]
.中医教育,1999,18(1):31-31.
6
罗滢.
谈中医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的不同[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7):83-83.
被引量:3
7
岑丽华.
中药炮制实验教学研究[J]
.内蒙古中医药,2009,0(2X):41-42.
被引量:4
8
马家驹,张晓雷,王玉光.
中医传承应以名老中医特色治则治法传承为核心[J]
.环球中医药,2016,9(10):1212-1214.
被引量:9
9
郝荣霞.
关于医学留学生计算机教学的体会[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6(5):415-415.
被引量:2
10
许云姣,井蓉琳,黄文政.
黄文政临证验案4则[J]
.山西中医,2014,30(6):8-8.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