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
被引量:
10
Influence of Short Information Culture on Juvenile Socialization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手机短信的流行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短信文化,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消极影响的几个方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限制短信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作者
张叶云
机构地区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
出处
《当代青年研究》
2005年第1期41-46,共6页
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
关键词
短信文化
青少年
社会化
分类号
C913.5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67
引证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45
参考文献
5
1
.“拇指经济:精彩和烦恼”[N].《山西晚报》,2003年3月10日.
2
.“关注‘短信’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5月25日.
3
.“拇指文化后遗症:当心你的手指健康”[EB/OL].《新华网》,2003年7月15日.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第21页.
5
.“拇指经济下一次谁当主角”[N].《每日商报》,2003年3月17日.
共引文献
17
1
郭良春,姚远,杨变云.
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性研究——对北京市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个案调查[J]
.青年研究,2005(3):22-31.
被引量:59
2
马豫星.
混乱的“能力利益”模型[J]
.中学语文教学,2005(1):6-7.
3
邓军海.
感物言志说的再诠释[J]
.孔子研究,2005(4):105-112.
4
柳士顺,凌文辁.
情感管理机制在工作场景中的构建[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22(10):61-64.
被引量:2
5
冯彩玲,王惠萍.
当代大学生“最怕”的调查研究[J]
.当代青年研究,2006(2):13-16.
6
谢中山.
时尚文化与“80后”写作[J]
.文艺争鸣,2007(4):47-50.
被引量:1
7
余克礼.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台湾问题[J]
.台湾研究,2007(6):1-6.
被引量:3
8
王晓露.
英美体育传播模式的社会文化分析[J]
.体育文化导刊,2008(2):107-109.
被引量:3
9
晁晓峰.
广电节目受众的卷入度研究[J]
.电视研究,2008(5):44-46.
被引量:6
10
康绍邦,宫力,郭建平,李云龙,何仲山,赵磊,余意.
改革开放三十年对台湾局势和两岸关系的影响[J]
.台湾研究,2008(5):1-4.
同被引文献
67
1
李涛.
网络游戏为何流行于乡童世界——中国西部底层乡校再生产的日常研究[J]
.探索与争鸣,2020,0(2):91-98.
被引量:16
2
王卫.
网络时代青年社会化范式的转型[J]
.青年研究,1999(12):10-14.
被引量:71
3
张灵聪.
我国古代心理学思想家关于自我控制的论述[J]
.心理科学,2001,24(2):236-237.
被引量:6
4
肖芃.
从经济与大众传播视角解读短信传播[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5):59-60.
被引量:3
5
高文斌,陈祉妍.
网络成瘾病理心理机制及综合心理干预研究[J]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596-603.
被引量:257
6
朱珊.
娱乐文化及其对当代中国公众话语的影响[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6):97-100.
被引量:8
7
吴越.
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方法[J]
.发展,2006(12):111-112.
被引量:12
8
耿柳娜,冯海婧.
“拇指一族”风波——心理剧矫正记[J]
.中国教育学刊,2006(11):16-19.
被引量:2
9
大学生缘何成为网络游戏骨干力量[EB/OL].[2009-10-15].http://www.jxgdw.com/jxgd/wlmm/wyblfx/userobjectlai760916.html.
10
大学生心理健康常识与指南[EB/OL].[2010-3-14].http://xl.nxu,edu.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29.
引证文献
10
1
耿柳娜,郝红杰.
国外青少年使用手机短信的心理学研究[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11):56-59.
被引量:2
2
张叶云.
大学生“偷菜”热的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视角[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147-151.
被引量:1
3
郑碧强,张叶云.
大学生“宅”生活热的冷思考——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交互视角[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157-161.
被引量:15
4
汪青云,陈靓.
手机媒体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
.新闻知识,2012(7):32-34.
被引量:1
5
李玉洁.
手机对大学生健康人格影响的理性分析[J]
.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3(12):23-24.
6
程静.
当前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2015(5):54-58.
被引量:16
7
王兰.
从社会学视角看21世纪的“低头族”[J]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5(5):80-83.
被引量:5
8
吴炜华,黄珩.
青春场域的建构与意义生产:对乡村中学生手机使用的媒介人类学考察[J]
.少年儿童研究,2024(3):20-32.
9
莫梅锋,彭鑫.
手机文化对青少年社会化的正负影响[J]
.文化产业,2018,0(17):22-26.
10
谭胜兰.
现代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冲击及控制[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理论)(中旬),2010(6):56-57.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45
1
闫超栋.
新媒体背景下的青少年生活方式探析[J]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3(4):8-10.
被引量:10
2
仝行常.
“偷菜”网游风行引发的教学思考[J]
.内江科技,2011,32(4):69-69.
3
王珺,邱洋松.
关于大学生寒假“宅”现象的冷思考[J]
.现代交际,2013(2):200-200.
4
潘万里.
当代大学生“宅居”现象探析[J]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3(2):29-32.
5
张皓.
“宅”时代下大学生沟通能力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13(18):180-182.
被引量:5
6
苏旭,孙元皓.
大学生“宅”现象的思考[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1):117-118.
被引量:2
7
李叶,余卫宁.
关于高校“宅”生活的思考[J]
.改革与开放,2013(9):46-47.
被引量:1
8
马明.
生存体验视域下探析大学生能力培养体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11):16-17.
9
马玉丹,施蓓.
数字产品交互设计中的人性化思考[J]
.艺术科技,2014,27(2):264-264.
10
陈燕红.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宅男宅女”群体调查及引导策略[J]
.教育评论,2014(12):77-79.
被引量:5
1
曹清燕,陈纪松.
青年短信文化的探寻[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5(3):9-10.
被引量:1
2
李子臣.
从时尚到文化[J]
.青年探索,2002(6):43-45.
3
倪红兰.
社会心理学视野中的当代短信文化[J]
.唯实,2007(4):91-94.
被引量:5
4
许莺燕,何煜.
手机短信与年轻人文化特征[J]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5,12(4):52-53.
被引量:1
当代青年研究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