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诗中的“人本”与“中和”精神
出处
《琼州大学学报》
2000年第2期70-73,共4页
Journal of Qiongzhou University
-
1陈洪波.论《诗经》的“中和”精神[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0(12):1-4.
-
2刘应尧.父爱如山[J].飞天,2011(7):95-96.
-
3童贤彬.中和思想与时代发展[J].新西部(理论版),2008(11):22-23.
-
4刘伟.论孔子的“诗可以怨”与“哀而不伤”的美学原则[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00-101.
-
5黄维华.幽默的古典存在——读杜说谐[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5(4):130-136. 被引量:1
-
6商金林.开拓我国童话创作的路——《稻草人》漫评[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3):144-157. 被引量:1
-
7陈本益.中国新诗的文化根源[J].诗探索,2000(3):89-110. 被引量:5
-
8李福燕.试论中国古典诗词的中和追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28(5):1-5. 被引量:1
-
9涂承日.儒家“中和”思想与古典诗歌的审美生成[J].学术探索,2004(12):99-102. 被引量:2
-
10杨增良.周民对“和”的体认——以《诗经》为中心[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4(13):50-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