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35,共2页
Leadership Science
同被引文献29
-
1莫寰,孔晓明.如何变被动适应需要激励为主动激发需要激励[J].领导科学,2005(8):40-41. 被引量:2
-
2王平.基于人力资本生产(增值)规律的人才流动与人才成长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23(8):178-180. 被引量:7
-
3蒲云,代宁,王永杰,于承训.谈创造性拔尖人才成长规律——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调查启示[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4):12-15. 被引量:32
-
4朱苏丽.基于无界职业生涯的人才成长与人才流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28(9):52-55. 被引量:13
-
5闫建.西方发达国家人才战略比较[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06,8(4):15-17. 被引量:2
-
6王志章.美国人才引进的政策机制[J].中国培训,2007(7):60-60. 被引量:4
-
7哈里特·朱克曼.科学界的精英--美国诺贝尔奖金获得者[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
8马丁J·奥斯本 阿里尔·鲁宾斯坦.博弈论教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
9因内思·马可.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与合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
10Fudenberg,D.Holmstrom,B.,and Milgrom,B.Short-term contracts and long-term agency relationshlps[J].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1990
二级引证文献7
-
1徐栋.体育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内容型激励理论探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3(5):111-113. 被引量:3
-
2严颖华.激励理论及其在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建设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5(4):29-31. 被引量:3
-
3王世文,乔小燕.关于科技领军人才相关问题研究的综述[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4(6):34-38. 被引量:4
-
4刘亚静,潘云涛,赵筱媛.高层次科技人才多元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7,37(24):61-67. 被引量:41
-
5王运红,潘云涛,赵筱媛.基于科技信息大数据的科技人才科研综合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J].医学信息学杂志,2017,38(12):7-13. 被引量:9
-
6梁玮.优化环境加大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和成长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8(36):61-62. 被引量:1
-
7陈靖,柳毅.基于科技信息大数据的科技人才科研综合能力评价及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0(23):31-31.
-
1林东民.论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假设”[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7(7):46-49. 被引量:7
-
2胡海迪.走向超越之境[J].人力资源,2007(06S):3-3.
-
3杨志锋.期望理论及其对管理会计的启示[J].上海会计,1998(8):11-11.
-
4张淑君.提高现代城市管理的几点浅见[J].经营管理者,2016(30).
-
5王利庆,张耀秋,王晓卫.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1(2):70-70. 被引量:1
-
6沈金福,史弢.建立富有激励力的企业薪酬体系[J].江苏商论,2005(6):99-100. 被引量:1
-
7王辉明.论企业文化思想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关系[J].东方企业文化,2014(12S):330-330.
-
8刘晓玉.如何提升领导力[J].企业家天地,2008,0(11):25-26.
-
9翟庆.人性与人力资源管理[J].中国经贸,2008(24):33-33.
-
10涂健.“X、Y”理论的应用分析[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112-115. 被引量: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