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语文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46,45,共2页
同被引文献6
-
1孟昭连.《促织》创作中的借鉴与疏漏[J].蒲松龄研究,1992(2):50-60. 被引量:1
-
2王兰香.《促织》与《项链》结构的相似性和完整性[J].昭通学院学报,1996,33(1):56-58. 被引量:1
-
3王立,赵伟龙.《聊斋志异》研究“炒冷饭”现象的一些思考——新时期以来《促织》与《变形记》的比较研究[J].蒲松龄研究,2014(2):52-59. 被引量:5
-
4贠晓晴.“人化虫”的悲剧意蕴赏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7(4):4-4. 被引量:2
-
5杨宝海.布莱希特“间离化”美学理论与《促织》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思想价值[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8(4):35-37. 被引量:1
-
6陈庆钧.异曲同工 婉而多讽──浅谈《捕蛇者说》和《促织》的艺术共性[J].河池师专学报,1997,17(3):27-28. 被引量:1
-
1郭明.真情美文 感染激励[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7(7):65-66.
-
2李春燕.浅论诗歌的教化功能[J].考试周刊,2011(85):43-44.
-
3卢东旭.风为信[J].诗词月刊,2016(2):30-30.
-
4宗璞.促织,促织![J].中国校园文学(青春号),2007,0(3):86-87.
-
5张晓天.爱唱的促织[J].学生·家长·社会(上),2011(9):70-70.
-
6半塘月光.看坡[J].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4(3):24-24.
-
7张毅.蟋蟀·鸟还有季节(三题)[J].青岛文学,2009,0(7):38-42.
-
8周亚峰.彩鸾归令[J].中华诗词,2016,0(3):18-18.
-
9万姗姗.人·虫·社会的悲哀——《变形记》和《促织》中“人变虫”的比较[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4):37-41. 被引量:2
-
10周淑茹.《变形记》与《促织》之比较[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05(6):65-65.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