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文学理论是以现代汉语为工具的学问。在文学理论的建构中,无论从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滤,还是从印欧语(主要是表音文字体系)向现代汉语的转换,现代汉语都是最终的归宿。马宗霍《文学概论》模式的“中体西用”和“古语今用”,夏炎德《文艺通论》模式的“西体中用”和“西语中用”,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模式的“西体西用”和“西语西用”,都不能使我们满意。我们希望一种中西“互为体用”的文学理论建构方法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要以本土文学的媒介———现代汉语为起始,来建构起一套本土化的文学理论体系。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6,共3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