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从现代汉语反思文学理论的建构 被引量:3

Review Literature Theory Construct According to Modem Chinese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中国文学理论是以现代汉语为工具的学问。在文学理论的建构中,无论从古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过滤,还是从印欧语(主要是表音文字体系)向现代汉语的转换,现代汉语都是最终的归宿。马宗霍《文学概论》模式的“中体西用”和“古语今用”,夏炎德《文艺通论》模式的“西体中用”和“西语中用”,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模式的“西体西用”和“西语西用”,都不能使我们满意。我们希望一种中西“互为体用”的文学理论建构方法的出现,更重要的是,要以本土文学的媒介———现代汉语为起始,来建构起一套本土化的文学理论体系。
作者 刘悦笛
出处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4-96,共3页 Journal of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商务印书馆,1980.P59.
  • 2洪堡德.论语法形式的性质和汉语的特性[A].申小龙.人文精神,还是科学主义—20世纪中国语言学思辨录[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9..

共引文献39

同被引文献15

  • 1文贵良.语言理论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5(2):180-184. 被引量:5
  • 2[6]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 3[2][德]洪堡特.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姚小平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 4[3]涂纪亮.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语言哲学"·伽达默尔[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6.
  • 5[4][奥]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郭英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 6[9][美]萨丕尔.语言论(陆卓元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 7[11]曼乐.母语与写作[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 8郑敏.一场关系21世纪中华文化发展的讨论:如何评价汉语及汉字的价值[J].诗探索,1990,(4):75-83.
  • 9奚密.现代汉诗的文化政治[J].学术思想评论,1999,(5).
  • 10杨经建.论20世纪中国文学的母语写作危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36(6):106-11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3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