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理论与创作》
2005年第1期119-121,共3页
Criticism and Creation
同被引文献17
-
1张增田,靳玉乐.马丁·布伯的对话哲学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4,25(2):24-28. 被引量:71
-
2彭文晓.教育智慧论[J].学术论坛,2007,30(3):195-198. 被引量:12
-
3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4席勒.美育书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90.
-
5朱立元.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
6怀特海..教育的目的[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66..
-
7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
8何灿华.课堂文化建设亟待关注[N].中国教育报,2006-04-18(3)
-
9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2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23-328.
-
10[德]席勒 著,徐恒醇.美育书简[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二级引证文献3
-
1高爽,王振,沙炎,王建娥.高等学校美育价值探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6):687-690.
-
2叶春萍.浅析外语教学中的课堂文化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1,0(2X):166-167.
-
3王林,靖国平.中小学生道德发展的审美追求及其培养路径[J].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C),2019,0(10):4-8. 被引量:1
-
1任姗姗.许鞍华谈《黄金时代》 不必把我看成文化符号[J].国家人文历史,2014,0(18):120-125. 被引量:3
-
2朱桂林.由《狂人日记》看鲁迅的“立人”思想[J].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2003(3):53-54.
-
3巴拉德斯,毛毳.同意判处死刑[J].外国文学,1986(5):23-25.
-
4龙雅.与爱无关[J].广西文学,2002(4):52-53.
-
5陈学壮.古人是吹牛吗[J].小学语文教师,2009(11):75-76.
-
6徐晓.无题往事[J].天涯,1996,0(5):13-23.
-
7莫雅平.畸型自传[J].出版广角,1998(3):57-57.
-
8王艳慧.20世纪80年代纪实文学的新拓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82-83.
-
9邹明.《还乡》中游苔莎·斐伊的悲剧[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00,12(1):62-66. 被引量:1
-
10呼彤.什么是值得追求的[J].成人高教学刊,1997,0(1):2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