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试论刑罚功能的局限性
被引量:
15
On the Limitation of the Function of Criminal Penalty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论述了刑罚功能的各种局限性 ,包括刑罚作用的有限性和刑罚作用的负面性。对于人们正确认识刑罚的性质、作用 ,克服盲目崇拜心理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
张绍谦
机构地区
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2-58,共7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刑罚
犯罪因素
社会环境
社会因素
分类号
C913.8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86
同被引文献
133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1
参考文献
12
1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59页.
2
.《列宁全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第226页.
3
.《如何面对30%的破案率》[EB/OL].http://www.artroad.com.cn/20040615/1606117.shtml,.
4
贾宇.
死刑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J]
.法学研究,1997,19(2):40-50.
被引量:38
5
胡鞍钢.《反腐应大幅提高四大“腐败成本”》[EB/OL].http://business.sohu.com/90/68/article13826890.shtml.,.
6
[英]威廉·葛德文 何慕李译.《政治正义论》第二、三卷合订本[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562页.
7
马克昌.《刑罚通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134-135页.
8
彭谦 杨明杰 徐德任.《中国为什么说不》[EB/OL].http://www.easysea.com/jingii/zgws/003.html.,.
9
.新浪时评《社区矫正使5类罪犯不用蹲监》[EB/OL].http://cul.sina.com.cn/1/d/2003-07-31/39430.html.,.
10
冯卫国.《对我国现阶段死刑政策的若干思考》[EB/OL].http://www.gojudge.net/Article—Show.aspArticleID=743,2004年5月27日.
共引文献
186
1
黎森予.
我国死刑威慑力的实证检验——以走私罪和盗窃罪死刑废止为契机[J]
.刑事法评论,2022(2):364-404.
2
彭新林.
经济犯罪中死刑生命空间的新思考[J]
.福建法学,2009(1):34-40.
3
郭健.
死刑价值认识[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4,2(4):105-107.
4
高铭暄,赵秉志,刘远.
1997年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1998(1):43-52.
5
韩轶,刘雯.
刑罚一般预防目的质疑——刑罚目的不应包括一般预防[J]
.中外法学,1998,10(2):64-67.
被引量:14
6
魏志学,徐志栋.
死刑存废之争的法理思考[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4):62-64.
被引量:2
7
陈茂华.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刑事法律之比较[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1999,0(5):33-36.
被引量:1
8
石亚西.
关于死刑存废的思考[J]
.攀枝花学院学报,1999,18(1):14-18.
9
曹晓宝.
我国死刑制度的历史演变[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1999,12(2):49-50.
10
杨高峰.
国际人权法与我国的死刑政策的调整[J]
.甘肃社会科学,2004(5):156-160.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133
1
孙竽,宋立军.
社区矫正行刑方式观探微[J]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3(3):23-26.
被引量:6
2
陈兴良,周光权.
超越报应主义与功利主义:忠诚理论——对刑法正当根据的追问[J]
.北大法律评论,1998(1):98-114.
被引量:15
3
周光权.
公众认同、诱导观念与确立忠诚──现代法治国家刑法基础观念的批判性重塑[J]
.法学研究,1998,20(3):30-48.
被引量:36
4
邱兴隆.
撩开刑罚的面纱——刑罚功能论[J]
.法学研究,1998,20(6):55-84.
被引量:39
5
贾宇.
死刑的理性思考与现实选择[J]
.法学研究,1997,19(2):40-50.
被引量:38
6
谢望原.
论刑罚的本质、机能、目的的相互关系[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7,19(5):38-42.
被引量:3
7
郭宗杰.
论法的效益[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5,17(3):19-25.
被引量:10
8
余学斌.
无期徒刑适用缓刑制问题的探讨[J]
.当代法学,1989,3(1):36-38.
被引量:1
9
翟学伟.
人情、面子与权力的再生产——情理社会中的社会交换方式[J]
.社会学研究,2004(5):48-57.
被引量:510
10
周光权.
论刑法的公众认同[J]
.中国法学,2003(1):116-121.
被引量:143
引证文献
15
1
黄东平.
论刑罚的局限及其补救[J]
.法制与社会,2008(26):76-78.
被引量:1
2
陈立峰.
论社区矫正的刑事政策基础——以监禁矫正的局限性为分析视角[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4):79-81.
3
侯艳芳.
刑罚轻缓化趋势及其价值基础研究[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4):76-80.
被引量:10
4
刘晓山,尹东华,米恒.
刑罚效力的分析——以犯罪学研究为视角[J]
.孝感学院学报,2009,29(1):89-93.
5
黄东平.
论刑罚的正当性、局限性及其规制[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3):322-327.
6
侯艳芳.
刑罚轻缓化的效益价值及在我国当前的实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28-134.
被引量:3
7
徐柏梅.
我国引进暂缓起诉制度必要性的探讨[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3):60-63.
被引量:1
8
赵辉.
试论我国白领犯罪的防控策略[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2,29(4):57-61.
9
张东平.
论刑法的公众信仰与犯罪控制[J]
.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35(4):79-83.
被引量:2
10
尹燕红.
论刑罚的犯罪预防功能[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0(4):95-97.
二级引证文献
21
1
夏尊文.
我国社区矫正执法行为的属性之辨[J]
.湘江法律评论,2022(1):267-276.
2
李谦.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实体法论证[J]
.金陵法律评论,2020(1):200-213.
被引量:1
3
姚万勤.
判决公正与刑法适用的公众认同——以深圳鹦鹉案等系列案件为分析视角[J]
.法律方法,2019,25(3):236-253.
被引量:2
4
谢佑平,柴婧峰.
扩大我国非监禁刑适用的理论基础及路径[J]
.东南法学,2023(2):147-162.
5
李进平.
论缓刑制度与恢复性司法的价值趋同性[J]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2):59-61.
6
侯艳芳.
刑罚轻缓化的效益价值及在我国当前的实现[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2):128-134.
被引量:3
7
赵运锋.
以刑制罪:罪刑关系的反思与展开[J]
.政治与法律,2010(7):9-18.
被引量:16
8
梁伟根,李奇志.
落实轻缓刑事政策,推进社会矛盾化解——法院实现刑罚轻缓化的途径及立法建议[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3):97-98.
被引量:1
9
邢津.
社区矫正的效益价值研究[J]
.知识经济,2012(10):61-61.
10
周郁蘭.
浅谈我国构建暂缓起诉制度的必要性[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6):47-48.
1
朱国振.
现阶段刑事犯罪原因探析[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7(5):51-54.
2
李佳婧,王苍龙.
“推拉理论”视野下的青少年犯罪问题及“增权”途径[J]
.社会工作,2009(2):46-49.
被引量:4
3
唐棣,李沛清.
关于死刑的价值观[J]
.兰州学刊,2006(11):175-176.
4
桂石见,钱朝琼.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犯罪的关联性思考[J]
.中国电子商务,2010(7):136-136.
5
关颖.
家庭教育功能的不良和缺失与未成年人犯罪[J]
.中国家庭教育,2004(1):9-13.
被引量:2
6
郑彦华.
大学生上网的负面性分析[J]
.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7(5):113-114.
被引量:1
7
黄捷.
“八五”时期广西青少年犯罪的新变化及原因分析[J]
.广西社会科学,1996(6):76-78.
8
谭建光,谭东方,罗杰明,张少珊.
发挥团组织功能 防治青少年犯罪——来自广东省发达地区的调查与思考[J]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1994,22(3):7-13.
9
王洪革.
影响青少年犯罪因素的DEMATEL方法与应用[J]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04,0(4):45-49.
被引量:1
10
罗兴萍.
多媒体教学的负面性及其对策[J]
.宜宾学院学报,2008,8(10):122-123.
社会科学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