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05年第1期76-77,共2页
Chines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同被引文献26
-
1关增建.通识教育背景下的科学史教育功能探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2):77-84. 被引量:19
-
2金尚年.自然科学史研究的发展、意义及其在综合大学中应有的地位[J].自然辩证法通讯,1984,6(1):72-73. 被引量:2
-
3王桂强,张强,冯纪伟.公安科技图书中的精品之作——《公安科技导论》简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9(1):155-156. 被引量:1
-
4袁维新.国外科学史融入科学课程的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10):62-67. 被引量:32
-
5吴海江.科学,人文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兼谈大学的通识教育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6,4(2):39-43. 被引量:2
-
6袁维新.论科学史的教育价值[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6,28(3):72-77. 被引量:41
-
7陈向明.从北大元培计划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71-85. 被引量:187
-
8郭兆红.科学史教学: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J].理工高教研究,2006,25(6):73-74. 被引量:2
-
9甘阳.大学通识教育的纲与目[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2):1-6. 被引量:64
-
10王洪波.科学史:踏上未来之路--关于国内科学史学科现状与未来的访谈[N].中华读书报,1999-12-08.
引证文献6
-
1关增建.通识教育背景下的科学史教育功能探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0(2):77-84. 被引量:19
-
2靳燕.立足教学创新 落实素质教育[J].中国科技信息,2006(22):250-251. 被引量:1
-
3王秀良.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科学史教育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0(5):31-35. 被引量:6
-
4吴燕.高校科学史教育中的风险意识传播初探[J].科学与管理,2012,32(6):28-33.
-
5陈志辉.“天文学的历史与文化”专题课程设计[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8,33(2):24-29.
-
6吴燕.天文学家在天文学史课程中的角色呈现——“天文学的历史与文化”课程教学的一种思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1(8):106-110.
二级引证文献24
-
1李三鹏,王地.科学史融入工科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J].高校学生工作研究,2023(2):111-120.
-
2李辉.通识教育下的微积分教学探讨——引导学生从传统学习到自主学习[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8(2):187-189. 被引量:1
-
3易琦,赵筱青,陈玉姝,谈树成.理科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活动的组织[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3(5):69-71.
-
4何晓月.学科知识与人文素质的整合[J].科技资讯,2011,9(3):161-162.
-
5张建国.基于师生共建学习型博客的通识教育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012(3):30-31.
-
6吕增建,杨光,郭春景,刘晞燕,陈小敏.科学史的通识教育意义与价值[J].焦作大学学报,2012,26(3):114-116.
-
7吴彤.科学史教育:一种英雄史诗的励志教育?[J].河池学院学报,2012,32(4):8-11. 被引量:3
-
8吴燕.高校科学史教育中的风险意识传播初探[J].科学与管理,2012,32(6):28-33.
-
9石海明,曾华锋.论军校的科学史与通识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2):93-96. 被引量:2
-
10王晓霞,刘云波,冯正直,张俐.基于MOOC平台的科学史通识课程教学实践[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23(10):50-53.
-
1方耀楣.高校合并的可拓学思考[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1,18(1):24-29. 被引量:3
-
2高凤敏.新形势下推动高校语音实验室管理工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8):142-142. 被引量:1
-
3刘天娥,程虹.“学生评教”现状分析与体系构建[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3):55-57.
-
4王炎富.创业者需突破哪些瓶颈[J].农家科技,2013(10):24-24.
-
5郑国清.彭作义:青啤"圈地"战后势如何?[J].技术开发与贸易机会,2001(8):29-30.
-
6汪慧.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倦怠与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2012(36).
-
7江继红.高校素质教育与教育创新探讨[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4):85-86. 被引量:1
-
8王艳芬.浅析高校素质教育与宿舍文化建设[J].长春大学学报,1997,7(3X):9-12.
-
9高耀明.论农业院校招生制度改革与人才通向农村[J].嘉兴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12(3):13-17. 被引量:1
-
10徐春浩.高校素质教育中的生本理念浅析[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9(9):72-7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