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合作经济》
2004年第12期105-106,共2页
China Co-Operation Economy
同被引文献19
1 吴海滨,李垣,谢恩.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 .科研管理,2004,25(5):46-51. 被引量:31
2 林忠礼,张喜民.基于战略联盟稳定性的交互式学习模式的构建[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1):58-61. 被引量:5
3 徐锐.战略联盟知识共享的关系风险及其控制方式[J] .情报杂志,2005,24(8):2-4. 被引量:24
4 武晓燕.中外会资企业中的跨文化冲突与管理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5(12Z):49-49. 被引量:4
5 周玉泉,邓志能,李垣.联盟的稳定性:基于“学习竞赛”的分析[J] .特区经济,2006(2):346-348. 被引量:3
6 蔡继荣,胡培.国外战略联盟稳定性研究评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6,28(6):34-41. 被引量:10
7 陈菲琼,范良聪.基于合作与竞争的战略联盟稳定性分析[J] .管理世界,2007,23(7):102-110. 被引量:86
8 (法)皮埃尔·杜尚哲(PierreDussauge),(法)贝尔纳·加雷特(BernardGarrette)著,李东红[译].战略联盟[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9 Tarun Khanna,Ranjay Gulati,Nitin Nohria.The dynamics of learning alliances: competition, cooperation, and relative scope.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1998
10 Kale P,Singh H,Perlmutter H.Learning and protection of proprietary assets in strategic alliances: building relational capital[].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
二级引证文献6
1 孔繁士,刘占礼,翟运开.时间约束下的组织间知识转移粘滞形成机理研究[J] .经济经纬,2012,29(4):115-120. 被引量:1
2 钟海欧,赵静.我国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理论研究述评[J] .情报探索,2012(12):16-19.
3 周杰,张卫国.战略联盟企业间动态关系与知识转移研究——联盟管理能力的调节作用[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2):93-97. 被引量:10
4 翟璇.国际企业联盟中知识转移的路径优化[J] .企业经济,2014,33(3):65-68.
5 周杰.联盟能力、关系质量与战略联盟企业间知识转移关系研究[J] .情报科学,2014,32(12):123-128. 被引量:15
6 徐可,彭斐,林泽青.粤港澳大湾区技术协同创新发展研究[J] .中国市场,2022(10):39-41. 被引量:1
1 马琳.企业对于知识型员工采取的激励措施[J] .才智,2008,0(4):57-57. 被引量:1
2 吕钟鸣.印度科技公司:寻找印度的扎克伯格[J] .英语沙龙(高中),2013(9):18-19.
3 唐宏梅.“创新”的市场化运动[J] .互联网周刊,2007(18):18-18.
4 范黎波,宋志红.跨国公司研发活动全球化的成因、策略与组织形式选择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2004(5):64-68. 被引量:10
5 慎之.技术全球化不会削弱民族国家在技术革新中的作用[J] .国外理论动态,1998(11):11-15.
6 王崇梅,毛荐其.技术全球化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及启示[J]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5):11-12.
7 严实谦.名家新论(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专题)[J] .大陆桥视野,2006(12):60-60.
8 马瑞.知识工人绩效评价研究[J] .职业时空,2007,3(08X):20-21. 被引量:1
9 宋喜凤,杜荣.IT服务外包从业人员知识、技能对外包绩效影响研究[J] .管理学家(学术版),2010(12):59-67. 被引量:1
10 李蕊.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投资解析——对其现状、趋势及与中国工业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 .财贸经济,2004,25(12):81-83. 被引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