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用多元概化理论研究综合能力测试(上海卷)改革的必要性
被引量:
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上海市综合能力测试分为单科和综合两部分。有一种设想是:随着高考内容和形式改革的深入.应该逐渐对综合能力测试试卷结构进行改革,减少或取消单科部分,使之逐渐转变为学能考试。
作者
雷新勇
机构地区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
出处
《中国考试》
2005年第1期45-48,共4页
journal of China Examinations
关键词
综合能力测试
高考内容
上海卷
试卷结构
为学
考试
多元
改革
取消
必要性
分类号
G633 [文化科学—教育学]
G6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68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68
1
丁朝蓬.
新课程学生评定的方法学分析[J]
.教育科学研究,2004(8):9-11.
被引量:1
2
杨志明,张雷.
用多元概化理论对普通话的测试[J]
.心理学报,2002,34(1):50-55.
被引量:21
3
李吉会.
如何评价情感、态度和价值观[J]
.教育科学研究,2006(2):23-26.
被引量:20
4
辛涛.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业评价:测量理论的价值[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56-61.
被引量:53
5
《高考的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关系的研究》课题组.
高考的内容、形式与能力考查关系的研究[J]
.中国考试,2006(4):25-32.
被引量:5
6
张亚宁.
新中考改革能否超越应试功利之现实?[J]
.中国教师,2006(6):9-13.
被引量:1
7
甘良梅,余嘉元.
标准参照测验分数体系的探讨研究[J]
.心理学探新,2006,26(3):79-83.
被引量:7
8
崔允漷,夏雪梅.
试论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J]
.课程.教材.教法,2007,27(1):13-18.
被引量:93
9
朱福荣.
对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思考[J]
.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4):37-38.
被引量:5
10
闫瑞祥.
绍兴市小学新课程改革实验的调查及问题思考[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27(11):120-123.
被引量:1
引证文献
3
1
胡谊,顾春梅.
高考历史试卷的多元概化理论研究[J]
.心理科学,2007,30(5):1161-1164.
被引量:7
2
王晓华,文剑冰.
多元概化理论在高等教育达标性考试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2010,33(5):1223-1226.
被引量:4
3
徐岩,丁朝蓬,王利.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评价改革的回顾与思考[J]
.课程.教材.教法,2012,32(3):12-21.
被引量:31
二级引证文献
42
1
沈丹华.
“质性”与“量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双轨道[J]
.当代家庭教育,2019,0(35):24-24.
2
吕世虎,曹春艳,金晓青,王尚志.
普通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现状研究[J]
.数学教育学报,2015,24(3):6-12.
被引量:19
3
孙荪,余嘉元.
高考模考语文试题的多元概化理论研究[J]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2009,15(2):76-80.
被引量:1
4
王晓华.
多种测量理论相结合的命题质量评价[J]
.中国考试,2010(6):11-18.
被引量:4
5
王晓华,文剑冰.
多元概化理论在高等教育达标性考试中的应用[J]
.心理科学,2010,33(5):1223-1226.
被引量:4
6
关丹丹,王博,车宏生.
2007-2010年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的多元概化理论研究[J]
.心理科学,2011,34(4):950-956.
被引量:4
7
孟琼,罗家洪,张晓磬.
概化理论在《医学统计学》期末考试成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1):141-145.
被引量:2
8
高丽云.
促进教学的课堂评价[J]
.新课程学习(下),2012(6):132-133.
被引量:1
9
朱宇,冯瑞龙,辛涛.
新HSK书写成绩可靠性影响因素的概化理论分析[J]
.心理科学,2013,36(2):479-483.
被引量:4
10
康武,王彦娜.
课程改革下测验运用的新视角——测验效应对学生评价的启示[J]
.考试周刊,2013(6):170-171.
1
张樟.
中国大众化高等教育体系下的办学形式改革:问题与对策[J]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6):66-70.
2
张瑞芝,杨玉洁.
政治课教学形式改革初探[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9(3):110-111.
3
王云.
如何让合作学习融合作文教学[J]
.科普童话(新课堂),2014,0(11S):45-45.
4
华世杰.
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形式改革[J]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2005(9):33-33.
5
池淮清.
中学生物新课程教学初探[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1(12):37-38.
6
佟静.
话题作文的生命力[J]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2005(7):46-47.
7
吕永山,张清.
语文教学与多媒体运用[J]
.文学教育,2008(7):39-39.
8
陈媱.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探析[J]
.甘肃教育,2016(2):58-58.
9
张玉君.
让孩子在作业中感受语文之美——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形式改革[J]
.课外阅读(中下),2012(11):108-108.
10
华世杰.
新课程下的语文作业形式改革[J]
.语文教学通讯(初中)(B),2005(12):41-42.
被引量:2
中国考试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