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儒佛之际与宋初性无善恶说 被引量:7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汉唐儒家“罕言性命”导致长期的颓势,与善恶判断直接联系的性三品说解决不了“天何不平乎”的问题,宗密围绕“本源”对佛、儒优劣的评判暴露了儒家的窘境。从李翱到欧阳修,《乐记》、《中庸》的资源受到重视,“人生而静”和“天命之谓性”开始结合,先天本性无善恶为学者所接受,并由此展开了儒家的“复性”之路。性无善恶的思考开始于佛教,从惠能到延寿,明确提出了“性无善恶,能生善恶”之说,使理论的重心从千年来着眼于善恶判断的人性论,向性体与善恶相状相互作用的本体论转化。欧阳修奋起反佛,彰显礼义以作为“胜佛之本”;契嵩批驳欧阳修的辟佛论而大倡儒佛和合,但在性无善恶的问题上,二人实际上又走到了一起。以佛家为先导的性无善恶的主张,实际上意味着中国哲学以性为本观创建的开始。
作者 向世陵
出处 《东岳论丛》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61-167,共7页 DongYue Tribune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4

  • 1袁州萍乡县杨岐山故广禅师碑,刘宾客集(卷4)[M].<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36.
  • 2石峻等编.华严原人论,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第2卷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387,388.
  • 3韩愈.原性,韩昌黎全集(卷11)[M].北京:中国书店,1991.175-176.
  • 4李翱.复性书,全唐文(第7册)[M].北京:中华书局,1983.6435,6433,6436,6436,6436,6436,6434.
  • 5郭朋.坛经校释·二四[M].北京:中华书局,1983.49.
  • 6宗镜录(卷16),大正藏(卷48)[M].
  • 7李逸安点校.本论,欧阳修全集(卷17)[M].北京:中华书局,2001.291,290.
  • 8李逸安点校.答李诩第二书,欧阳修全集(卷47)[M].北京:中华书局,2001.669,669,670,670,670,670.
  • 9李逸安点校.读李翱文,欧阳修全集(卷72)[M].北京:中华书局,2001.1049.
  • 10公是先生弟子记,庐陵学案,宋元学案(卷4)[M].北京:中华书局,1986.208.

共引文献1

同被引文献35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