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巴底藏族原生态文化考察报告
被引量:
5
Report on the Ecological Culture of Padi Tibetans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巴底藏族传统的生存状态是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体系,也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整合。农业文明是巴底藏族文化的基础,他们的居址文化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宗教和民间文化构成了精神文化系统,非主流文化的传承仍然在延续。
作者
郎维伟
机构地区
西南民族大学
出处
《西藏研究》
CSSCI
2005年第1期35-42,共8页
Tibetan Studies
关键词
精神文化
非主流文化
物质文化
体系
整合
传承
生存状态
居址
藏族
原生态文化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31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3
参考文献
8
1
丹巴县地名领导小组编印.《丹巴县地名录》[M].,1986年12月..
2
马长寿.《嘉绒民族社会史》[A]..载《民族学研究集刊》第4辑[C].,..
3
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四川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汇编.《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调查材料》,1958年12月调查[Z].现藏于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4
孟富春搜集整理.《丹巴土司历史沿革》[A]..《丹巴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C].,1987年..
5
邓廷良.《明正土司考察记》[A]..《雅砻江上游考察报告》[C].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甘孜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编印,..
6
牟子.《丹巴锅庄》[A]..《丹巴文史资料选辑》第2辑[C].,1989年..
7
格勒.
古代藏族同化、融合西山诸羌与嘉戎藏族的形成[J]
.西藏研究,1988(2):22-30.
被引量:32
8
四川省藏学研究所编.《嘉绒藏族研究资料丛编》[M].,1995年..
共引文献
31
1
李剑虹.
唐代中原,吐谷浑和吐蕃的民族迁徙问题佐证[J]
.西藏研究,1998(2):71-76.
被引量:1
2
胡小鹏.
关于唐末五代宋初凉州自立政权的几个问题[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6(1):90-95.
3
石硕.
附国与吐蕃[J]
.中国藏学,2003(3):57-66.
被引量:16
4
贾霄锋,王希隆.
明清时期土司制度与藏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变迁——以嘉绒藏区文化变迁为例[J]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17(2):107-114.
被引量:4
5
刘波.
试论藏羌古碉的类别及其文化价值[J]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73-182.
被引量:6
6
刘亚玲.
朝圣与转山——丹巴藏族转山考察[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29(2):55-59.
被引量:5
7
李青.
试论嘉绒、嘉良夷、冉駹与戈人的关系——兼论嘉绒藏族的族源[J]
.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0,19(4):1-6.
被引量:5
8
石硕.
“邛笼”解读[J]
.民族研究,2010(6):92-100.
被引量:23
9
苏发祥.
“首届藏学珠峰论坛”专家发言摘登[J]
.中国藏学,2011(1):10-12.
10
石硕.
“邛笼”解读——关于青藏高原碉楼早期历史面貌的考察[J]
.中国藏学,2011(1):19-20.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51
1
萧放.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认定与保护方式的思考[J]
.文化遗产,2008(1):127-132.
被引量:113
2
邓廷良.
甲绒与牦牛羌[J]
.社会科学战线,1981(2):232-235.
被引量:6
3
杨恩洪.
《格萨尔》艺人论析[J]
.民族文学研究,1988,6(4):76-81.
被引量:5
4
格勒.
古代藏族同化、融合西山诸羌与嘉戎藏族的形成[J]
.西藏研究,1988(2):22-30.
被引量:32
5
张荣焕.
藏族煨桑仪式浅析[J]
.黑龙江史志,2013(11):304-304.
被引量:2
6
张昌富.
“阿尼郭东”——嘉绒藏族图腾崇拜英雄[J]
.西藏艺术研究,1996(4):64-65.
被引量:2
7
扬.阿斯曼,王霄兵.
有文字的和无文字的社会——对记忆的记录及其发展[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72-74.
被引量:47
8
高丙中.
对节日民俗复兴的文化自觉与社会再生产[J]
.江西社会科学,2006,26(2):7-11.
被引量:76
9
萧梅.
面对文字的历史:仪式之“乐”与身体记忆[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1):84-92.
被引量:16
10
才秀嘉.
煨桑[J]
.西藏人文地理,2006(4):112-117.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5
1
黄晓芹,黄晓莲,杨林,黄成.
他文化夹缝中的族裔少数群体传统文化困境及对策浅析——以凉山州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蒙古族“哪惹”支系“达钵”角色为例[J]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3):96-100.
2
李菲.
身体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范式转型[J]
.思想战线,2014,40(6):110-116.
被引量:18
3
李菲.
心像·物像·绘像:阿尼格冬与藏边社会地方历史的图像隐喻[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12):14-21.
被引量:3
4
田茂旺.
巴底土司官寨“嘉绒藏年”的仪式文化调查研究[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2017,34(2):81-86.
被引量:1
5
高丽.
“风情节”下的多面风情:三个嘉绒人群的文化展演与地方表述[J]
.文化遗产研究,2017(2):79-9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3
1
王万平,杨么梅.
白马藏人的《阿尼嘎萨》:文本、特征及价值[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8(4):150-158.
被引量:2
2
苏明奎.
以“身体”为视角:苗族母语文学的书写与实践[J]
.文学人类学研究,2020(1).
3
谢中元.
非遗传承人的“米提斯”及其传承难题[J]
.学术论坛,2014,37(12):116-121.
被引量:14
4
陈守明,王明星,曾书琴.
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策略研究[J]
.包装工程,2015,36(6):132-135.
被引量:2
5
汤立许.
岳家拳传承治理的特征、问题与路径[J]
.体育学刊,2017,24(1):37-41.
被引量:9
6
张君.
从黎族传统手工艺看人类早期造物的身体维度[J]
.艺术设计研究,2017(3):85-91.
被引量:1
7
吴丹.
湘西苗族花鼓舞“非遗”传承人的身份认同[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8(2):32-37.
被引量:5
8
刘景兰,王德.
灾后重建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境遇研究——以贵州报京“三月三”为例[J]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3(7):53-57.
9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创新团队,李良品,彭福荣,莫代山,曾超,祝国超,余继平,谭清宣,熊正贤,王剑,李伟,吴晓玲.
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2017年度科研报告(上)[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8,0(3):13-29.
10
戚剑玲.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身体传承——以京族为例[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4):66-71.
被引量:15
1
张行.
西北史前人类对居址选择和环境关系的研究[J]
.甘肃社会科学,1994(3):99-103.
被引量:1
2
杨沐春涓.
[杨沐春涓西行笔记/岜沙] 密林深处的“蚩尤部落”[J]
.西部大开发,2009(12):53-54.
3
吴丽茗.
金代铜镜[J]
.活力,2004(1):59-59.
4
张海华,肖承光.
客家童帽文化初探[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78-81.
被引量:12
5
吴丽华.
黑龙江流域古代文化述论[J]
.社会科学战线,2010(9):124-126.
6
马丹丹.
近代以来“反宗教运动”的历史回顾及其反思[J]
.民俗研究,2010(4):17-29.
被引量:1
7
王峰,陈文华,杨雷丹.
土家族“原生态”文化的挖掘、保护与开发[J]
.学习月刊,2011(22):54-56.
8
武淑梅.
鄂伦春族原生态文化蕴含的生态伦理观[J]
.学周刊(上旬),2015(2):237-237.
9
阳艳华.
第九届北京园博会新疆模拟石窟壁画绘制践行[J]
.美术观察,2014(9):92-95.
10
李建国.
谶纬与经学训诂[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9(3):60-65.
被引量:1
西藏研究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