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F002-F002,共1页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23
1 浦钩宗.过度训练症候群与细胞因子学说[J] .体育与科学,2001,22(2):45-49. 被引量:4
2 毛亚杰,周蔷.对恢复运动性疲劳的探讨[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5):55-56. 被引量:39
3 容加勤,韩湘平.运动训练中疲劳与恢复的研究[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35(6):61-62. 被引量:32
4 翁庆章.过度训练——当前的认识[J] .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14-16. 被引量:9
5 张吉祥.足球比赛进球规律的研究[J] .体育与科学,1995,16(1):19-23. 被引量:20
6 廖爱萍,张军波.过度训练研究进展[J]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8(1):134-142. 被引量:10
7 Janke W,Wolffgramm J.Biopsychology of Stress and Emotional Reactions:Starting Points of an Interdisciplinary Cooperation of Psychology,Biology,and Medicine.In G.Debus,G.Erdmann& K.W.Kallus (Eds.),Biospsychologie von Streβ und emotionalen Reaktionen[M].Gttingen:Hogrefe,1995:293-349.
8 Kellmann M,Kallus K W.Recovery-Stress Questionnaire for Athletes:User Manual[M].USA:Human Kinetics,2001.
9 Kallus K W,Kellmann M Burnout in Athletes and Coaches.In Y.L.Hanin (Eds.),Emotions in Sport[M].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2000:209-230.
10 姚颂平.体育运动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64-165.
引证文献5
1 朱斌,骆官平,殷劲.过度训练症候群病理机理探新[J] .四川体育科学,2004,23(3):39-41. 被引量:1
2 毕红星,丁月兰.过度训练的致因及其恢复的手段与方法[J] .福建体育科技,2006,25(2):20-22. 被引量:8
3 曾美英,晏宁.运动员应激——恢复问卷的跨文化检验[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518-520. 被引量:1
4 付革,刘彬.足球运动中疲劳的致因及其恢复的手段与方法[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56-57.
5 曲静,陈祖学.大学生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诊断及其防治[J] .科技视界,2012(24):127-128.
二级引证文献10
1 陈雪梅.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综合评定及恢复[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6):22-23. 被引量:4
2 刘丽霞,屈红林,王艳琼.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与过度训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5):9190-9193. 被引量:3
3 黄强,卓贤麟,归予恒.优秀蹦床运动员机能监控与恢复措施[J] .体育科学研究,2008,12(1):84-87. 被引量:2
4 毕红星,付革.运动训练科学性的现实需要与发展[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5):42-44. 被引量:1
5 谢明.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探讨[J] .科教文汇,2008(30):169-169. 被引量:2
6 毕红星,丁月兰.当前运动训练科学性特征及其发展新观点[J] .辽宁体育科技,2008,30(6):1-4.
7 刘美声.对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营养学干预[J] .山东体育科技,2010,32(2):39-41. 被引量:7
8 梁静群.人体体能快速恢复装置效果评价[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1,29(1):22-25. 被引量:1
9 刘峰,邵珠旭.消防员运动性疲劳监测量表的应用研究[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9,15(5):154-160. 被引量:9
10 张波,孙启成,张瑞萍.现代运动训练有效恢复手段的探究[J] .体育世界,2018(8):193-194. 被引量:2
1 郝会凡.如何防治古典式摔跤运动的损伤[J] .赤子,2015(9):322-322.
2 Beijing,the More it Changes,the More Still it Shows[J] .China's Foreign Trade,2008(5):40-43.
3 THE HOT CHANGES[J] .体育世界(扣篮),2008,0(24):74-78.
4 刘飞振.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运动损伤的研究[J] .体育函授通讯,2000,16(2):44-45. 被引量:7
5 王磊.如何防治篮球运动中踝关节的损伤[J] .魅力中国,2014(13):216-216.
6 HANG TEN极度弯举——澎湃“肱二头肌”[J] .科学健身,2005,0(4):22-22.
7 本刊编辑.体育教学中如何防治运动损伤[J] .校园足球,2015(1):76-79.
8 徐文端.如何防治腿抽筋[J] .晚霞(上半月),2010(3):32-32.
9 胡爽.钓鱼同行(hang)应同行(Xing)[J] .钓鱼,2015,0(6):65-65.
10 卢澎涛.排球课堂教学中踝关节损伤的防与治研究[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36(2):161-164.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