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中国体育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A10期34-35,共2页
China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同被引文献10
-
1盖建武.对高等院校体育教师知识结构最佳模式的研究[J].体育学刊,1999,6(3):23-27. 被引量:12
-
2林崇德,申继亮,辛涛.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1996(6):16-22. 被引量:572
-
3缪玉堂,郑勤.体育信息的网上获取[J].湖北体育科技,2002,21(1):44-46. 被引量:7
-
4周信德.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师资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2(2):54-55. 被引量:5
-
5纪进,曾文.从体育教学研究谈体育教学改革[J].安徽体育科技,2001,22(2):62-65. 被引量:4
-
6林崇德.教师素质构成及其培训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2000(04):87-89.
-
7茅鹏.展望21世纪体育教育[J].体育与科学,1997,18(2):43-45. 被引量:34
-
8刘绍曾,张孟琳.关于培养新型体育教师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7,20(3):45-50. 被引量:53
-
9温举卫,李常青.浅析影响教科研意识形成的因素及其对策[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37-139. 被引量:2
-
10马卫平,谭受清,吴澄清,龚正伟,吴宇强.我国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师资状况研究[J].体育科学,2000,20(2):12-14. 被引量:78
二级引证文献17
-
1林巧媛,吴龙.论体育教师体育科学研究的素质[J].文教资料,2006(11):146-147.
-
2吴龙.高校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0(1):74-76. 被引量:15
-
3俞林,吴龙.论高校体育教师的科学研究素质[J].安徽体育科技,2006,27(3):65-67. 被引量:3
-
4吴龙.促进高校体育教师科学研究水平的方法与措施[J].四川体育科学,2006,25(2):110-112.
-
5吴龙,施灿斌.论高校体育教师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J].辽宁体育科技,2006,28(6):72-74.
-
6张冰松.对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08X):195-195.
-
7吴龙.高校体育科学研究中的几点思考[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78-479. 被引量:2
-
8张艳霞,孙萌.简论青年体育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20(4):63-64.
-
9祁鸿雁.吉林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9):127-128. 被引量:2
-
10刘丽.对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1,10(11):87-88. 被引量:3
-
1石爱桥,贝嘉德,夏双全.气功在体育运动中应用的重复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86,20(1):86-90. 被引量:1
-
2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七届四次常务理事会在京召开[J].体育科学,2013,33(1):22-22.
-
3苗向军,张疆之,陈军,宋萍,张娴,张晓晨,李静敏.对山东体院篮球专选生毕业论文研究课题与方法的调查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2):90-93.
-
4段世杰.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为体育科技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第5届理事会第1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体育科技,2001,37(1):4-5. 被引量:1
-
5张海涛.连续纵跳的生物力学研究进展[J].体育世界,2016(11):173-174.
-
6刘立军,韩春艳,刘晋.中国冰雪体育旅游研究现状述评[J].冰雪运动,2015,37(5):66-70. 被引量:20
-
7郁杰,李婧,白义.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奥运志愿者队伍建设[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4):31-32.
-
8刘少志,李茜茜.我国近两年来运动训练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6):211-211. 被引量:2
-
9席传浩.竞技核心力量训练对不同年龄男子投掷能力的实效性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6(7):45-47. 被引量:2
-
10缪嵩.现阶段提高高职篮球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才智,2014,0(27):78-78. 被引量: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