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网络交往心理的折射——大学生网名现象透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大学生网名是大学生进行网络交往的基本工具符号,它们不仅具备一般网名的特征,还具有创新性、知识性、趋正性与层次性。它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渴望宣泄情感与表达情绪,实现自我凸现,进行角色探索等心理,也是他们内在思想状况的折射。
作者
柳潇
机构地区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出处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137-138,共2页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conomic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网络交往心理
大学生
网名现象
网名特点
分类号
D669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6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93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4
1
苗青,谢萍.
大学生网络交往调查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1):90-94.
被引量:13
2
崔丽娟,刘琳.
互联网对大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
.心理科学,2003,26(1):64-66.
被引量:76
3
祝建华.
网际互动中青年的社会动机因素分析[J]
.思想.理论.教育,2003(1):20-23.
被引量:5
4
李秋斌.
网络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挑战[J]
.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1,0(2):13-16.
被引量:3
二级参考文献
16
1
屈勇.
互联网络中人际互动的新特点[J]
.社会,2000,20(7):38-39.
被引量:12
2
孙伟平,贾旭东.
关于“网络社会”的道德思考[J]
.哲学研究,1998(8):10-16.
被引量:99
3
张文杰.
高校网络建设对大学生道德状况的影响[J]
.高校理论战线,1998(11):34-37.
被引量:24
4
朱家骢.
“网缘”——管窥e时代人际关系[J]
.社会,2001,21(1):32-35.
被引量:9
5
胡志敏.当代大学生的情感变迁:从"课桌文学"到校园BBS、OICQ[J].中国青年研究,2002,(2).
6
[7]邵安华.网络男孩[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1.
7
[1]Kraut R,Patterson M, Lundmark V, Kelser S, Mukopadhyay T,Schcrlis W. Intcrnet paradox:A social technology that reduccs social and involvement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8,9 :. 1017-1031
8
吕玉平.网络交往:信息时代的新交往观[J].理论观察,2000,(4).
9
(美)塞缪尔·亨廷顿(SamuelP.Huntington)著,周琪等.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新华出版社,1998.
10
张文杰,姜素兰.
网络发展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1998,12(3):25-29.
被引量:76
共引文献
93
1
韩子旭,吴愈晓.
数字资本的双重再生产: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社会资本的影响及其异质性[J]
.当代青年研究,2023(3):22-36.
被引量:4
2
侯志公.
网络虚拟沟通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探析[J]
.华章(初中读写),2007(3):54-54.
被引量:1
3
邓莎莎,王小运.
网络活动与大学生抑郁心理及孤独感的相关性[J]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25(5):426-428.
被引量:3
4
刘海华.
网络成瘾学生的心理辅导与干预的个案研究[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2,26(5):97-100.
5
朱丹,骆静怡.
示范性高中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情况的初步调查[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3):159-161.
被引量:1
6
杨容,郑涌,阮昆良.
网络成瘾(IAD)实证研究进展[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5):40-43.
被引量:46
7
许燕.
大学生人际交流恐惧状况的调查分析[J]
.德州学院学报,2004,20(5):88-90.
被引量:3
8
刘炳伦,郝伟,杨德森.
IAD研究现状与问题[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4):199-202.
被引量:15
9
李秀敏.
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研究[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6):72-75.
被引量:40
10
李劲松,李莉.
试论大学生公寓园区网络文化的辐射[J]
.大学教育科学,2004(4):30-32.
被引量:1
1
吕杰.
苦涩的笑[J]
.创新作文(初中版),2005,0(9):45-47.
2
刘彬.
让作文变得快乐起来[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9):65-65.
3
刘春红.
文章因多彩而精彩[J]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3(7):26-26.
4
魏杰.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
.新课程(教育学术),2008,0(4):85-85.
5
缪亚男.
在叙写中寻找合适的“窗口”[J]
.中文自修,2010(1):36-38.
6
田红.
写着并快乐着——也谈作文教学[J]
.新课程学习(中),2012(11):108-109.
7
李义军.
浅谈网络交往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及正确引导[J]
.河南社会科学,2008,16(2):163-165.
被引量:9
8
苟艳.
试谈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情感教学[J]
.快乐阅读(下旬刊),2013(1):111-111.
被引量:2
9
朱渝.
黑板上的记忆[J]
.学语文之友(小学3-6年级),2015,0(11):38-39.
10
殷凌云.
让学生个性在习作中张扬[J]
.新课程(教研版),2014,0(12):158-158.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