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风险社会及其价值观前提批判
被引量:
13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当前各种“风险景象”的出现 ,彰显了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风险社会过渡的迹象。由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来临 ,使各种“风险”问题日益突出。西方学者在阐述风险社会的根源时 ,主要是从两条路径进行的 :知识论路向和实践论路向。本文进一步分析了风险社会产生的文化根源 :人类生存方式的价值观预设的失误以及对这种价值观批判和反思的风险意识的自觉。
作者
宋友文
机构地区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8-21,共4页
Tianjin Social Sciences
关键词
风险社会
价值观
风险意识
人类社会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B0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3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719
同被引文献
92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50
参考文献
8
1
U. Beck,Risk Society,London: Sage Publieations,1992,p. 10.
2
乌尔里希.贝克,王武龙.
从工业社会到风险社会(上篇)——关于人类生存、社会结构和生态启蒙等问题的思考[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55(3):26-45.
被引量:538
3
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三联书店,1998年.第45页.
4
乌尔里希·贝克 约翰内斯·威尔姆斯 路国林译.《自由与资本主义》[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118页.
5
普利高津.《确定性的终结》[M].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6
乌尔里希·贝克 安东尼·吉登斯 斯科特·拉什 赵文书译.《自反性现代化》[M].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7
俞吾金.
从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看历史唯物主义叙述方式的改变[J]
.中国社会科学,2004(1):132-143.
被引量:77
8
殷庆威,钟新海.
解析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新思维[J]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1(2):9-15.
被引量:20
二级参考文献
23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
2
Question Concerning Technology, p. 28.
3
H. Marcuse, One-DimensioonalMan. Becon Press 1966, p. xvii.
4
One-Dimensioonal Man, p. 235.
5
J. Habermas, Technik und Wissenschafi als "ldeologie ". Suhrkamp Verlag 1970, s. 49-50, 74, 79.
6
J. Habermas, Rekonstruktion des Historischen Materialismus. Suhrkamp Verlag 1982, s. 9.
7
M. Heidegger, Ueber Den Humanismus. Vittorio Klostermann 1975, s. 27-28.
8
Ueber Den Humanismus, s. 27.
9
G. Lukacs, Zur Ontologie des Gesellschafilichen Seins, 1. Halbband. Hermann Luchterhand Verlag 1984, s.675.
10
Marx Engels Werke (Band 23), Diez Verlag 1973, s. 54.
共引文献
719
1
孙照红.
现代风险的跨界传播及其系统治理[J]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21,14(2):64-70.
被引量:3
2
王双燕,李方圆.
我国“5·22”玛多地震的应急处置过程分析与经验启示——基于“情景—目标—任务—资源”的分析框架[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3(8):87-99.
被引量:1
3
池忠军,郭超飞.
焕发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动精神的价值意蕴[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3,9(1):46-56.
4
刘宁,梁齐圣.
制度、技术、共联:线上仲裁机制建构的可能性三角——从新冠疫情对仲裁带来的挑战谈起[J]
.商事仲裁与调解,2021(1):18-34.
被引量:4
5
温旭.
数字意识形态兴起的价值省思[J]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2):138-148.
被引量:25
6
陈成文.
论市域社会治理的风险防控能力[J]
.社会科学家,2020(8):15-20.
被引量:12
7
马平川.
数字经济的治理转型与秩序塑造[J]
.法制与社会发展,2023,29(1):81-95.
被引量:10
8
郑丽清,郑杰勋.
危难救助义务的理论支撑——基于社会学的视角[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4(2):72-80.
被引量:1
9
王菁菁.
自动驾驶汽车的伦理困境及出路——从“电车难题”谈起[J]
.南开法律评论,2020(1):81-97.
10
曹晓彤,刘焕申.
人工智能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提升的多维审视[J]
.理论研究,2024(1):56-61.
同被引文献
92
1
蔡守秋.
第三种调整机制——从环境资源保护和环境资源法角度进行研究(下)[J]
.中国发展,2004,4(2):26-35.
被引量:12
2
冯旭东.
关注老龄化社会中的农村养老问题[J]
.山西老年,2007,0(9):4-6.
被引量:1
3
衣俊卿.
现代性的维度及其当代命运[J]
.中国社会科学,2004(4):13-24.
被引量:297
4
杨雪冬.
全球化、风险社会与复合治理[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56(4):61-77.
被引量:296
5
汪建丰.
风险社会与反思现代性——吉登斯的现代社会“风险”思想评析[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2(6):117-120.
被引量:17
6
李建华.
风险社会中的伦理秩序[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6):62-67.
被引量:15
7
杨雪冬.
风险社会理论述评[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5(1):87-90.
被引量:195
8
刘婧.
现代社会风险解析[J]
.浙江社会科学,2005(1):101-105.
被引量:12
9
俞吾金.
马克思哲学与中国现代性建构——马克思对现代性的诊断及其启示[J]
.中国社会科学,2005(1):4-10.
被引量:146
10
薛晓源,刘国良.
全球风险世界:现在与未来——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风险社会理论创始人乌尔里希·贝克教授访谈录[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57(1):44-55.
被引量:457
引证文献
13
1
滕珺.
失控的比较教育:风险状态下的几点思考[J]
.外国教育研究,2006,33(4):10-14.
被引量:1
2
魏传光.
风险意识:精神实质与中国语境[J]
.唐都学刊,2006,22(1):105-108.
被引量:1
3
李玉玲.
养老模式选择: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基于2007年中国公民价值观调查[J]
.学术探索,2007(6):103-108.
被引量:11
4
关丙胜.
以中国图瓦人看风险社会中的当代边缘族群[J]
.新疆社会科学,2008(2):107-112.
被引量:7
5
廖建凯.
论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责任分担[J]
.行政与法,2008(4):22-25.
被引量:2
6
刘前红.
风险社会语境下中国传媒如何解构“风险”[J]
.东南传播,2009(9):62-63.
7
崔振成.
现代社会风险与价值观教育的作为[J]
.当代教育科学,2010(17):8-10.
8
高为,张华.
油类突发环境事件引起的思考[J]
.环境科技,2011,24(4):69-73.
被引量:3
9
崔德华.
“风险”视阈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析[J]
.桂海论丛,2011,27(6):64-68.
被引量:2
10
李香民.
浅析现代社会中的风险意识[J]
.才智,2012,0(2):172-172.
二级引证文献
50
1
张勇杰.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要论述的理论阐释[J]
.中国应急管理科学,2022(9):13-22.
被引量:1
2
刘尚希,武靖州.
风险社会背景下的财政政策转型方向研究[J]
.经济学动态,2021(3):13-23.
被引量:12
3
谌莉,杨兆萍,陈学刚,刘旭玲.
喀纳斯图瓦村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调查[J]
.干旱区地理,2011,34(4):700-706.
被引量:12
4
杨丽茹.
2006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研究年度报告[J]
.外国教育研究,2007,34(6):1-9.
被引量:2
5
刘凤兰.
21世纪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老年保健目标相关研究[J]
.齐鲁护理杂志,2008,14(3):42-43.
6
曹秀明,郜加加,梁荣朝.
石油开采所涉及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综述[J]
.河南化工,2012,29(12):8-11.
7
沈佳强.
西方哲学史上两种风险观对当代风险社会研究的影响[J]
.学术界,2010(5):222-227.
8
王婧,何国平.
开发老年护理人力资源 应对中国特色养老危机[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8):970-972.
被引量:2
9
侯豫新.
现代旅游业影响下的游牧民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以新疆图瓦人为研究个案[J]
.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3):137-141.
被引量:2
10
孟慧丽.
风险社会理论:中国式的接驳与续写——以新闻传播学为例[J]
.新闻记者,2010(8):9-12.
被引量:1
1
孙正聿.
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思考[J]
.天津社会科学,1989(4):3-8.
2
叶舒宪.
人类学质疑“发展观”[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6(4):13-16.
被引量:14
3
潘斌.
风险社会与责任伦理[J]
.伦理学研究,2006(3):15-19.
被引量:28
4
张长明,柳祥美.
试析《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的实体观[J]
.广东社会科学,2006(5):80-83.
5
李承贵.
王国维诠释“理”的三种路向[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0(5):45-49.
被引量:3
6
张耀南.
张东荪与金岳霖:两条不同的知识论路向[J]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1996,15(1):30-32.
被引量:1
7
孙正聿.
关于理论及其体系建设的思考[J]
.社会科学战线,1995(5):10-13.
被引量:13
8
邹之坤,肖天使.
试论卢卡奇历史辩证法的存在论基础[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41(5):45-48.
9
朱莉.
论人类生存方式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兼论当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2):190-196.
被引量:5
10
李金鑫.
关于“风险”问题的几点思考[J]
.黑河学刊,2015(3):13-14.
天津社会科学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