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文化的正常化与陌生化——《瞬息京华》及其中译本个案分析

Normalization and Defamiliarization of Culture: A Case Study of Moment in Peking and Its Chinese Version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林语堂的《瞬息京华》在译成中文后使众多中国读者有一种疏离感和陌生感,而造成文本陌生化的原因在于非本民族语言到本族语言的不完全转换、叙述人称的模糊、以及投合西人期待视野而不符合国人预期的写作方式及内容,这种写作策略反映了林语堂在当时中国文化对比西方文化处于明显劣势中为中国文化申言所作的使之正常化的努力,以及由于他的介于两种文化中不明确的定位所造成的陌生化的缺憾。
作者 王琼
出处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2年第4期60-63,共4页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4

  • 1[1]Bolinger,D.and D.A.,Sears.1981.Aspects of Language.New York:Harcourt.Lin,Yutang.1999.Moment in Pek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 2林语堂.瞬息京华[Z].郁飞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4.
  • 3林语堂.中国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60-64.
  • 4[6]诺曼·丹尼尔.文化屏障[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共引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