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出处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2004年第12期45-53,共9页
China Youth Study
同被引文献109
-
1陈永存,张铁城,娄玉柱,韩小明.拓展训练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S1):325-327. 被引量:22
-
2邵义强.拓展训练引入我国高校体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韶关学院学报,2008,29(12):94-97. 被引量:8
-
3蔡华.从摩梭妇女的婚姻家庭状况看其在经济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0(2):69-72. 被引量:7
-
4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在我国的修订[J].心理科学通讯,1984,7(4):13-20. 被引量:221
-
5傅文青,姚树桥.2592例大学生人格诊断问卷(PDQ^(+4))测试结果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21-623. 被引量:51
-
6管水法,吕时珍.对中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2):39-41. 被引量:27
-
7刘钧演,涂敏霞.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与青年发展——广州市团校开展青少年素质拓展训练引起的思考[J].青年探索,2004(6):24-26. 被引量:11
-
8王玉琼,马新丽,王田合.留守儿童 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抽查[J].中国统计,2005,20(1):59-60. 被引量:104
-
9朱海燕,张锋,沈模卫,徐梅.大学生互联网相关社会-心理健康概念的构建[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4-8. 被引量:11
-
10杨丽,刘盈,吴枫.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及心理干预效果评估[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102-104. 被引量:30
引证文献19
-
1陈蕊,吕健.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嬗变及德育矫正[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10(4):107-108. 被引量:3
-
2吴东涛.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透视及其反思[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4):654-657. 被引量:4
-
3许厚云.荣辱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J].闽江学院学报,2006,27(6):117-121. 被引量:2
-
4王妮.转型期环境因素与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7(6):34-35.
-
5台盼盼.青少年篮球课堂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的思考[J].体育世界,2009(8):81-82. 被引量:1
-
6史彩霞.探析第三空间下学生思想道德状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9(9):51-52.
-
7陈峰.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调查与思考建议[J].文教资料,2010(13):140-142. 被引量:5
-
8杨雪龙,童辉杰.大学生自杀风险评估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6):695-697. 被引量:24
-
9张建人,凌辉,谢健,熊恋,马欣仪.大学生人格障碍症状水平与自杀态度和自杀意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4):498-501. 被引量:8
-
10占成.培养当代大学生集体意识的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5):237-239.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58
-
1王松.浅议新形势下如何尊重和引导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观[J].山东省团校学报(青少年研究),2008,0(S1):70-71.
-
2宋广文,陈霞.儒家“立德立功”观与大学生的理想教育[J].中国德育,2006,1(10):53-55. 被引量:1
-
3许厚云.荣辱观教育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构建[J].闽江学院学报,2006,27(6):117-121. 被引量:2
-
4葛恒阳.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在义利冲突中的价值取向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7(33):127-128.
-
5高岗仓.社会转型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提升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7,17(3):29-33. 被引量:3
-
6郑毅.新时期大学生价值取向及其价值观教育[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3):240-240. 被引量:1
-
7刘娟.当代大学生群体特征及其班主任工作对策[J].柳州师专学报,2008,23(5):117-119. 被引量:2
-
8李宁毅.园艺花卉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4):467-470. 被引量:10
-
9王丰,马跃.论大学生团队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579-582.
-
10石曼,郑铁军,胡一文.某综合院校大学生自杀倾向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11,26(5):741-744. 被引量:3
-
1于海燕.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07,0(S3):15-16.
-
2吴锡改,袁红丽.论青少年创新素质与心理健康[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16):8-10.
-
3王春光.造就新时代的“健全公民”[J].山东教育,1998,0(5):13-13.
-
4戴秀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1,17(4):37-38.
-
5殷文勇,王道宏.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6,0(24):67-68. 被引量:3
-
6申维东,东忠方,贺小娟.青少年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辽宁教育研究,2006(8):110-112. 被引量:5
-
7陈金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家庭教育研究[J].考试周刊,2016,0(67):166-166. 被引量:2
-
8李峰.构建校园“健文化”的初步探索[J].学校管理,2012,0(6):50-51.
-
9钱初熹.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美术教育[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2):1-3. 被引量:7
-
10王玲,赵毅,马凭,勾英.艺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综述、个案分析及启示[J].科教文汇,2011(19):132-135. 被引量: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