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世界农业》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24,共3页
World Agriculture
同被引文献27
-
1卢黎霞.“三农”问题的根本突破口: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兼论应对“入世”对中国农业的挑战[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119-121. 被引量:3
-
2马爱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与农业产业发展[J].农业质量标准,2004(6):4-8. 被引量:20
-
3刘立仁.“配额”生产 定额补贴——探索粮食发展的长效机制[J].世界农业,2005(2):15-17. 被引量:1
-
4沈旭.全球最重要的有机农业组织: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盟[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5,22(2):50-51. 被引量:1
-
5余建斌,乔娟,乔颖丽.进口冲击下的中国大豆产业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5,26(3):213-216. 被引量:19
-
6单培,梅翠.从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变化看我国农业贸易政策的调整[J].农村经济,2005(10):15-17. 被引量:4
-
7李先德.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回顾与展望[J].世界农业,2006(6):31-34. 被引量:6
-
8刘彦坤,武戈.我国大豆进口贸易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油脂,2007,32(3):7-10. 被引量:14
-
9赵玉焕.贸易与环境[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
10商务部:《2009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分析报告》.
引证文献7
-
1杨曙辉,宋天庆.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23(2):42-46. 被引量:11
-
2张敏.我国应对外国农产品倾销的对策[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4):86-87.
-
3吴正芳.浅析中国畜产品的出口贸易前景[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154-156. 被引量:1
-
4吴正芳,吴正心.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其对策[J].生产力研究,2007(7):84-85. 被引量:1
-
5孔祥智,丁玉.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特点及趋势:1998-2011[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29(1):103-112. 被引量:17
-
6张敏.我国如何应对外国农产品对我国的倾销[J].职教研究,2006,0(1):27-30. 被引量:1
-
7张敏.我国如何应对外国农产品的倾销[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8-11.
二级引证文献31
-
1张正,秦向阳,姜楠.北京市延庆县有机食品发展战略研究[J].北京农业,2007(15):60-63. 被引量:1
-
2李旭,林启美.腐植物质在有机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腐植酸,2008(2):1-7. 被引量:5
-
3石志红.浅议有机农产品生产和管理[J].湖南农业科学,2009(1):104-106. 被引量:3
-
4周兰亦.我国农产品出口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分析[J].商情,2007,0(2):56-56.
-
5韩菁菁,司智陟,张学彪.2010年上半年我国畜产品贸易分析[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6(9):43-46.
-
6孙燕,曾明,伍加勇.重庆有机农产品市场化研究[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1,5(2):55-58. 被引量:1
-
7钱燕,张姿英,杨锦红,朱欢.新生儿呼吸道革兰阴性杆菌感染[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86-88. 被引量:49
-
8袁媛,陆建飞.中国有机农业的研究进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5):3159-3162. 被引量:7
-
9吴明明,董言笑.经济效果比较法在有机农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3(12):24-24.
-
10俞炳俊.中韩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以比较优势与产业间贸易为准[J].时代经贸,2013,11(24):3-5.
-
12004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J].农产品市场,2005(7):12-13.
-
2李全根.积极应对食用油价格的异常波动[J].红旗文稿,2008(12):28-30. 被引量:1
-
3一句话新闻[J].中国粮食经济,2005(10):5-5.
-
4陈新华,冯中朝,刘洁.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对我国食用油料产业安全的影响与保护的有效性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31(6):674-677. 被引量:5
-
5陈艳君.我国今年油脂油料市场前期回顾及后期动态分析[J].粮食与油脂,2004(8):39-42.
-
6杜旭.核桃[J].国际贸易,1985(6):42-42.
-
7孙状云.迎接茶叶籽油产业发展的春天[J].茶博览,2012(1):28-29.
-
8李全根.我国食用油价格异常波动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08,1(4):81-8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