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金融信息参考》
2005年第2期18-18,共1页
Financial Digest
同被引文献34
-
1俞可平.当代西方社群主义及其公益政治学评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8(3):105-121. 被引量:66
-
2朱士群,万军.社会契约的重建──试论罗尔斯伦理学的反思平衡方法[J].学术界,1997(3):19-23. 被引量:4
-
3苏力.从契约理论到社会契约理论——一种国家学说的知识考古学[J].中国社会科学,1996(3):79-103. 被引量:150
-
4沈原.建立和谐社会的四个立足点[J].发展,2005(1):13-13. 被引量:9
-
5樊毅斌,周艳.也谈弱势群体[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17(2):19-20. 被引量:1
-
6冯仕政.单位分割与集体抗争[J].社会学研究,2006(3):98-134. 被引量:102
-
7银平均.社会排斥视角下的中国农村贫困[J].思想战线,2007,33(1):11-19. 被引量:41
-
8赵迅.弱势群体保护的社会契约分析[J].政法论坛,2007,25(4):42-54. 被引量:9
-
9[日]内田贵.《契约的再生》,胡宝海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第169页-170页.
-
10[美]吉尔莫.《契约的死亡》,曹士兵等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版.
引证文献4
-
1卫晓军,王刚.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现实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14-15. 被引量:2
-
2冯辉.弱势群体保护的反社会契约解释——兼与赵迅先生商榷[J].政法论坛,2011,29(1):88-94. 被引量:4
-
3李录山,柴晓虹,腾志,张洪祥,罗照西,祝毅娟.攀枝花市精准扶贫的难点与路径[J].四川农业科技,2017(6):67-69. 被引量:6
-
4姚望.促进还是抑制:社会认同对施压性利益表达的影响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9(2):58-6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3
-
1黄懿斌.试析公民道德培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41-42. 被引量:2
-
2李晓燕.构建和谐社会的道德意义[J].法制与社会,2008(3):249-250.
-
3蔡宝刚,梁鸿飞.人权与理性的法理言说[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7(5):33-38.
-
4尹德贵.契约论权利观探微[J].学术交流,2016(8):103-108. 被引量:1
-
5梁鸿飞.中国语境:关于司法公信问题的法理省察[J].长白学刊,2017(1):76-82. 被引量:3
-
6朱圆,吴思思.论脆弱性理论对精准扶贫战略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引[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6):81-87. 被引量:1
-
7李录山,柴晓虹,腾志,罗照西,尧美英,祝毅娟,张洪祥.攀枝花市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四川农业科技,2017(9):68-70. 被引量:6
-
8李录山,柴晓虹,尧美英,祝毅娟,腾志.推进攀枝花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与路径[J].四川农业科技,2018(9):47-49. 被引量:4
-
9李录山,柴晓虹,祝毅娟,腾志,尧美英.攀枝花实施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J].四川农业科技,2018(10):51-52. 被引量:2
-
10柴晓虹,李录山,韦雷飞,陈昌国,宋定州.畜禽养殖污染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2019,0(9):45-46. 被引量:1
-
1丛树海.调整收入分配 保护弱势群体[J].广东财政,2002(7):28-29.
-
2钱亚仙.加快建立社会弱势群体转化机制[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08(1):43-44.
-
3郑福金.关于“包容性增长”的哲学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12(5):46-48.
-
4陈洋.构建和谐社会 保护弱势群体[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6,5(7):71-72. 被引量:2
-
5顾书桂.从住宅市场宏观调控看政府失灵——兼论中国深化改革的动力[J].学术研究,2013(5):73-78. 被引量:4
-
6李敏昌,鲜于丹,肖慧莲.浅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利益关系调整[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25(2):15-17.
-
7吴渝璋.略谈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J].现代商业,2008(15):157-157.
-
8吴敬琏:怎样使缩小贫富差距的工作更有成效[J].企业世界,2005(5):19-19.
-
9吴敬琏.实现“机会平等”应有期[J].中国报道,2005(6). 被引量:1
-
10吴敬琏.实现“机会平等”应有期[J].财经,2005,0(2):6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