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今后中国对外政策舆论方向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出处
《世界经济与政治》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共1页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同被引文献98
-
1李东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与外交政策之互动关系研究(摘要)[J].国际政治研究,1996,17(3):71-73. 被引量:2
-
2李东律.探讨中国外交研究方法论上的一些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96(5):57-60. 被引量:4
-
3Shi Yinhong.Arms Control and Non-Proliferation in East Asia: Grave Situation and Possible Dangers[J].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2,12(8):41-52. 被引量:1
-
4王逸舟.新世纪的中国与多边外交[J].太平洋学报,2001,9(4):3-12. 被引量:11
-
5郭学堂.国际主义与中国外交的价值回归[J].国际观察,2005(1):35-39. 被引量:9
-
6苏长和.发现中国新外交——多边国际制度与中国外交新思维[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4):11-16. 被引量:68
-
7彼得.海斯.格里斯,郎平.浅析中国民族主义:历史、人民和情感[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1):42-48. 被引量:12
-
8猪口孝,郎平.从日本的角度透视中国的民族主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11):49-50. 被引量:8
-
9时殷弘.中国的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分析[J].国际政治研究,2006,27(1):31-44. 被引量:22
-
10.《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3页.
二级引证文献23
-
1钟飞腾.“周边”概念与中国的对外战略[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4):117-130. 被引量:13
-
2张世明.改革时代影响中国对外政策的若干国内因素[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30-33. 被引量:1
-
3朱立群.观念转变、领导能力与中国外交的变化[J].国际政治研究,2007,28(1):9-20. 被引量:22
-
4钟龙彪,王俊.从单层博弈到双层博弈:中国外交决策模式的变迁——以中国“复关”、“入世”谈判为例[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7):62-68. 被引量:12
-
5唐小松.公众成本理论与对外政策决策——以布什父子处理外交危机为例[J].国际观察,2007(6):1-6. 被引量:8
-
6吴白乙,李丹(翻译).中国经济外交:与外部接轨的持续转变[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08,25(3):11-19. 被引量:7
-
7王洪涛.新世纪中美关系研究与中美关系[J].现代国际关系,2009(6):56-62. 被引量:3
-
8时殷弘.当代中国的对外战略思想——意识形态、根本战略、当今挑战和中国特性[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9):18-24. 被引量:13
-
9时殷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战略思想——意识形态基础、根本战略纲领和当今所遇挑战[J].江海学刊,2009(5):10-15. 被引量:2
-
10周桂银.中国崛起过程中的国际责任[J].江海学刊,2009(5):170-175. 被引量:4
-
1张健华.以两项改革为抓手 推动浙江金融改革创新[J].浙江金融,2012(12):1-1.
-
2股指期货扮演了什么角色?[J].经济展望,2010(7):75-75.
-
3朱金香,冯煜.略论新经济下全球经济的新特点[J].经济师,2003(1):273-274.
-
4宫超.决胜实体经济“世界强国”[J].瞭望,2017,0(9):34-35.
-
5郑怡.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引发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1(8):140-141.
-
6过文俊,周哲.强国与强币:人民币国际化的势、道、术[J].西部论丛,2009(10):40-41.
-
7江春.制度变革,金融自由化与经济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9(1):37-37.
-
8中国应为未来“盛世”作好准备[J].中国对外贸易,2004(12):14-14.
-
9郭英杰.关于“中国模式”的争论及反思[J].人民论坛(中旬刊),2013(11):214-215.
-
10张志诚.做有“思想”的杂志[J].大经贸,2006(8):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