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战后日美伙伴关系的三个发展阶段
被引量:
6
Three Development Stages of Postwar Japan-U.S.Partnership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过去 4 0余年的日美伙伴关系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由 2 0世纪 6 0年代初建立经济伙伴关系 ,到 70年代中期建立政治伙伴关系 ,再到 90年代致力于建立军事伙伴关系。迄今为止 ,日美发展伙伴关系的历史进程尚未结束。至少在 2 0 10年以前 ,日美关系将继续向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方向发展。
作者
刘世龙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出处
《日本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3-77,共15页
Japanese Studies
关键词
全面伙伴关系
历史进程
日美关系
战后
发展阶段
政治
军事
年代
中期
分类号
D831.3 [政治法律—外交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8
引证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2
参考文献
13
1
鹿島和平研究所編.『日本外交主要文書·年表』第1卷、原書房、1983年、961頁.
2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 1958-1960, Vol .ⅩⅧ,Japan;Korea, p. 334.
3
鹿島和平研究所編.『日本外交主要文書·年表』第1卷、原書房、1984年、343頁-344頁,35頁,544頁.
4
Department of State,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 1961,p.906.
5
F.C. Langdon, Japan' s Foreign Policy, Vancouver,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Press, 1973, p.62.
6
12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61-1963,Vol.ⅩⅫ, Northeast Asia, p.696, p.717.
7
鹿島和平研究所編.『日本外交主要文書·年表』第3卷、原書房、1985年、746頁,595頁-596頁,855頁,911頁.
8
Department of State,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 1977-1980, pp. 1038,1041.
9
政策研究会総合安全保障研究グル一プ編.『総合安全保障戦略』、大藏省印刷局、1980年、49頁.
10
Department of State,American Foreign Policy, Current Documents, 1981,p. 1011.
同被引文献
58
1
李海东.
“和平伙伴关系计划”与北约的扩大[J]
.欧洲研究,1999,20(3):64-70.
被引量:5
2
江泽民.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
.求实,1992(11):1-16.
被引量:69
3
中美联合声明 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九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7,0(34):1509-1513.
被引量:1
4
中俄联合声明[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4,0(19):845-847.
被引量:2
5
倪童军.
合作的趋向与存在的障碍——美苏首脑莫斯科会晤[J]
.世界知识,1991(16):2-4.
被引量:1
6
石涵月,肖花.
德日对二战反省的差异及其原因[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35(1):115-119.
被引量:3
7
扈明丽.
德国和日本对二战的不同历史态度评析[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3):118-121.
被引量:3
8
何晨青,石斌.
错觉与战争的起因——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例[J]
.国际政治研究,2007,28(1):107-121.
被引量:2
9
约翰·柯林斯.大战略[M].北京:战士出版社,1978.43.
10
George Liska. Nations in Alliance:The Limits of Inter- dependence [ M ]. Baltimor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62 : 2.
引证文献
6
1
宋芸苑,管文虎.
浅议战后日本的外交形象[J]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5(3):93-96.
2
于红丽.
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的战略依托——基于伙伴关系的角度[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2):36-40.
3
刘发为,鲁迪.
日美关系在日本二战历史观中扮演的角色[J]
.长春大学学报,2015,25(5):118-121.
4
陈永.
中美倡导的伙伴关系比较研究:演变过程与概念界定[J]
.国际政治研究,2016,37(5):109-128.
被引量:9
5
顾炜.
网状伙伴外交、同盟体系与“一带一路”的机制建设[J]
.国际关系研究,2016(6):78-90.
被引量:4
6
姚东旻,张鹏远,王子豪.
修昔底德陷阱:正式博弈模型与案例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74(6):128-140.
二级引证文献
12
1
蒋天婵.
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研究现状与研究展望——基于CSSCI(2013—2021)数据的文献计量分析[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4):26-36.
被引量:1
2
曹德军.
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实践评估[J]
.国际关系研究,2017(4):48-60.
3
顾炜.
中俄构建欧亚伙伴关系的逻辑[J]
.国外理论动态,2018(3):108-116.
被引量:3
4
任远喆.
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动力与趋势探析[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3):67-78.
被引量:5
5
韩雪晴.
理性偏好、共同体意象与国际制度性话语权的建构[J]
.欧洲研究,2020,38(3):32-61.
被引量:17
6
岳圣淞.
“轴辐体系”与“涟漪式关系”:中美在亚太区域网络化进程中的博弈[J]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20(4):1-31.
被引量:6
7
史田一.
美国对外政策中的“议题联盟”行为分析[J]
.国际关系研究,2020(3):113-135.
被引量:15
8
于游,高飞.
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俄伙伴关系外交的经验与启示[J]
.太平洋学报,2021,29(1):51-61.
被引量:3
9
魏建勋.
伙伴关系的内涵、发展、启示——基于中俄关系的分析[J]
.东北亚学刊,2023(2):89-107.
被引量:1
10
杜哲元.
论中国的双边命运共同体外交:进展、形态与挑战[J]
.太平洋学报,2023,31(12):1-15.
被引量:2
1
李益波.
印度与蒙古国:从“精神邻居”到“全面伙伴”[J]
.和平与发展,2012(6):65-68.
被引量:2
2
刘艳房,边征贤.
论中法两国全面的战略伙伴关系[J]
.职业时空,2007,3(08X):4-5.
3
李卫,黎民坚.
越南与美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对广西的影响[J]
.广西经济,2014,33(3):38-39.
4
闵勤勤.
中拉走近,顺势而为的命运交汇[J]
.时事报告,2014(8):28-29.
5
孟艳玲.
后希拉克时代的中法全面伙伴关系——如何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4):158-158.
6
外交部发言人1998年6月30日答记者问[J]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98(16):657-657.
7
张祝基.
中法全面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胡锦涛主席访法圆满成功[J]
.人民论坛,2004(2):26-28.
8
曲星.
中法全面伙伴关系框架下的政治与经济[J]
.外交学院学报,2004(1):41-44.
被引量:3
9
娜琳.
蒙古与日本的全面伙伴关系[J]
.当代亚太,2005(11):20-24.
被引量:3
10
江穗春.
法国政要对朱镕基总理法国之行言论摘编[J]
.国际研究参考,1998(4):9-11.
日本学刊
2003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