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作物显性雄性不育基因分类与起源的探讨 被引量:6

A Discussion on Classification and of Dominant Gene for Male Sterility in Cultivated Plant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植物雄性不育性在杂种优势利用和群体改良中的特殊功用,吸引了大批科学工作者为之献身。经过多年对众多雄性不育树料的遗传研究,人们普遍接受分为质不育和核不育的“二型”学说。质不育,即核质互作不育,其不育性是由核基因和胞质基因互作控制的;核不育,是出核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现象,人们已经在玉米、棉花、水稻、小麦、大麦、高粱、洋葱、油菜、番茄、大白菜等许多作物上发现或诱导出这种不育类型。在核不育材料中,多数由隐性基因控制,只有极少数受控于显性基因。在我国,由于显性核不育材料太谷核不育小麦的发现和研究_工作的深入,推动了其它作物显性核不育材料的发现和研究,使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居国际领先水平。
作者 刘秉华
出处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32-34,共3页 Hereditas(Beijing)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5

  • 1颜龙安,张俊才,朱成,欧阳颔,李季能,蔡跃辉.水稻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鉴定初报[J].作物学报,1989,15(2):174-181. 被引量:41
  • 2胡洪凯,马尚耀,石艳华.谷子(Setaria italica)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J]作物学报,1986(02).
  • 3李树林,钱玉秀,吴志华.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规律探讨及其应用[J]上海农业学报,1985(02).
  • 4邓景扬,高忠丽.小麦显性雄性不育基因的发现与利用——太谷不育小麦鉴定总结[J]作物学报,1980(02).
  • 5王琳清,程俊源,施巾帼,高忠丽.小麦显性单基因控制的雄性不育材料“2—2—3”的研究及其利用[J]中国农业科学,1980(02).

二级参考文献4

  • 1张云芝,山西农业科学,1987年,6期,5页
  • 2胡洪凯,作物学报,1986年,12卷,2期,73页
  • 3邓景扬,中国科学.B,1982年,8卷,1期,47页
  • 4邓景扬,作物学报,1980年,6卷,2期,85页

共引文献40

同被引文献97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9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