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发行动机探析
被引量:
13
On the launching motivation of China listed company's transferable bond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作者
王一平
何亮
机构地区
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部
出处
《特区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68,共2页
Special Zone Economy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基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公司投融资研究>(01JA630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上市公司
可转债
中国
发行
出台
股权融资偏好
条款设计
动机
探析
行动
分类号
F275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6
引证文献
13
二级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126
1
黄少安,张岗.
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
.经济研究,2001,36(11):12-20.
被引量:972
2
张峥,唐国正,刘力.
投资者群体差异与可转换债券折价——中国市场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2006(11):1-16.
被引量:13
3
马超群,唐耿.
引入信用风险的可转债定价模型及其实证研究[J]
.系统工程,2004,22(8):69-73.
被引量:22
4
郑振龙,林海.
可转换债券发行公司的最优决策[J]
.财经问题研究,2004(11):35-39.
被引量:20
5
林海,郑振龙.
从价格敏感性看可转债的条款设计[J]
.银行家,2004(11):129-132.
被引量:7
6
宋力,韩亮亮.
大股东持股比例对代理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J]
.南开管理评论,2005,8(1):30-34.
被引量:113
7
何佳,夏晖.
有控制权利益的企业融资工具选择——可转换债券融资的理论思考[J]
.经济研究,2005,40(4):66-76.
被引量:55
8
王铁锋.
中外可转换公司债券市场比较研究[J]
.经济管理,2005,31(14):80-85.
被引量:1
9
唐国正.
投资群体差异与我国可转债价值低估——基于云化转债的案例分析[J]
.管理世界,2005,21(8):121-133.
被引量:12
10
刘娥平.
发行可转换债券与增发股票公司的财务特征[J]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1):105-110.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3
1
刘大巍,陈启宏.
对我国可转债特别向下修正条款的研究[J]
.系统工程学报,2010,25(3):340-345.
被引量:3
2
徐元彪,黄晓艳,徐涛.
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动机理论述评[J]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6,29(1):69-72.
被引量:3
3
柯大钢,袁显平.
可转换债券发行的动机探析[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6(4):7-15.
被引量:16
4
袁显平,陈红霞.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研究述评[J]
.商业研究,2006(15):126-128.
被引量:2
5
魏聃,王亚平.
可转换债券折价之谜的初步解释——波动率、流动性和增发折价[J]
.财经问题研究,2007(1):55-65.
被引量:3
6
何靖,吴国权.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研究综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4):142-143.
被引量:1
7
黄福广,李西文.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机与条款设计——以“歌华转债”为例[J]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3):133-138.
被引量:4
8
汪丽丽.
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的实证研究[J]
.山东纺织经济,2011,28(1):22-23.
9
李妙娟.
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研究——以航天信息可转换债券融资案为例[J]
.财会通讯(中),2017(5):11-15.
被引量:5
10
唐洋,胡张丽.
可转债发行公司的特征研究[J]
.中国证券期货,2012,15(02X):49-51.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吴垠,徐得恒.
国企混改模式创新与促进国家经济安全[J]
.政治经济学季刊,2023(1):1-31.
2
赵宇.
申购政策变化与可转债发行抑价——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调节效应检验[J]
.金融监管研究,2022(11):59-79.
3
赵元龙.
H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行为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2):95-96.
被引量:2
4
唐文彬,吴海燕.
新形势下我国可转换债券市场进一步发展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4):41-44.
被引量:3
5
邹兵.
我国可转债市场发展概述[J]
.财会通讯(中),2011(11):46-48.
被引量:1
6
吴伟立,郭晓航.
我国上市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短期财富效应实证研究[J]
.经济视角(下),2012(4):79-80.
7
刘茵茵.
我国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动机的实证研究[J]
.特区经济,2006(11):144-145.
8
陈智罡,贾春新,黄张凯.
可转换债券首日折价水平研究[J]
.财贸经济,2008,29(7):69-72.
被引量:1
9
张英敏.
制约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融资方式的因素分析[J]
.现代商业,2009(26):23-23.
10
付雷鸣,万迪昉,张雅慧.
基于契约成本的我国上市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的实证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2009,31(5):90-97.
被引量:4
1
何靖,吴国权.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研究综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34):142-143.
被引量:1
2
徐耿彬,许娜.
国内有关可转债发行动机研究综述——基于2006年——2009年文献综述[J]
.经济师,2011(1):116-116.
被引量:2
3
朱韵韵.
试述可转换债券和其发行动机[J]
.时代金融,2015(5X).
被引量:1
4
吕珍玉,谢刚.
控制权收益视角下的我国可转债发行动机模型研究[J]
.当代经济管理,2006,28(5):114-119.
5
刘茵茵.
我国上市银行发行可转债动机的实证研究[J]
.特区经济,2006(11):144-145.
6
胡敏杰,余怒涛.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研究综述[J]
.价格月刊,2012(3):82-86.
被引量:3
7
李晓红,高绍福.
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存在问题分析[J]
.会计之友,2008(27):105-106.
被引量:2
8
杨洁.
信息不对称与可转债发行动机:理论与实证研究进展综述[J]
.财会通讯(下),2012(4):86-88.
被引量:1
9
秦晓路.
浅谈我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的发行动机[J]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23):36-36.
10
曾康霖,徐子尧.
可转换债券发行动机研究评述[J]
.经济学动态,2007(5):89-93.
被引量:2
特区经济
200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