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作为人权与公民权的表达自由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出版自由三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构成表达自由的基石。其中,言论自由是灵魂,没有言论自由,新闻与出版自由就是空洞的甚至是虚伪的。而新闻与出版自由则是血脉,靠它们来传播言论和各种信息,形成舆论力量,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维护社会机体的生存与活力。三者又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言论自由是内容,新闻与出版自由是形式。三者是政治人权和公民政治权利的核心,也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追求的"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理想社会中最重要的自由。它们应当是民主法治国家和尊重与维护人权的社会所关注、支持和争取实现的重要目标。
作者 郭道晖
出处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2003年第20期37-47,共11页 Nanjing University Law Review
  • 相关文献

同被引文献22

  • 1魏永征.中国大陆新闻侵权法与台港诽谤法之比较[J].新闻大学,1999(4):16-22. 被引量:11
  • 2王邦佐.政治妥协推动政治文明——评《论政治妥协》[J].探索与争鸣,2005(2):56-56. 被引量:4
  • 3胡锦光,张德瑞.论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自律性——兼及审判权的界限问题[J].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2005,20(4):59-67. 被引量:4
  • 4许家馨.“释字第509号解释应否适用于民事案件——为‘最高法院’新新闻案判决翻案”,载《月旦法学杂志》第132期,2006年5月,第120页.
  • 5许家馨.“表达自由与名誉权的探戈:‘我国’名誉侵权法实务与理论之回顾与前瞻”,载《政大法学评论》第128期,2012年8月,第214页.
  • 6王泽鉴.“人格权保护的课题与展望(三)——人格权的具体化及保护范围(4)——名誉权(下)”,载《台湾本土法学杂志》第90期,2007年1月,第32页.
  • 7吴永乾.“美国诽谤法所称‘真实恶意’法则之研究”,载《中正法学集刊》第15期,2004年1月,第29页.
  • 8吕丽慧.“从美国法‘公众人物理论’论‘我国’民事侵害名誉权法之‘公众人物概念”’,载《东吴法律学报》第22卷第3期,2011年1月,第62页.
  • 9吕丽慧.“我国’民事侵害名誉权‘公共性’因素之考量——以‘个案判断’与‘类型化’为中心”,载《月旦法学新论》第5期,2008年12月,第36页.
  • 10张榕.司法克制下的司法能动[J].现代法学,2008,30(2):179-185. 被引量:62

二级引证文献7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