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思想教育研究》
2003年第7期22-24,共3页
Studies in Ideological Education
同被引文献48
-
1胡幼梅,田瑞华.高校如何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J].河南社会科学,1998,6(5):82-84. 被引量:2
-
2坚持团校办学政治方向 培养合格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团中央书记刘奇葆在第三届全国南方团校校长工作研讨会上的讲话[J].中国青年论坛,1989,9(6):1-7. 被引量:1
-
3卢川.论大学生中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所应必备的素质[J].消费导刊,2008(9):156-156. 被引量:5
-
4王传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摇篮——五四时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社团成员成长论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5):101-109. 被引量:16
-
5王员,邬江萍.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战略地位[J].党史文苑(下半月学术版),2006(11):42-43. 被引量:9
-
6陆士桢.从青年发展的视角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传播[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6(1):1-3. 被引量:10
-
7薛广洲.马克思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对青年成长的启示[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6(1):8-9. 被引量:1
-
8石国亮.马克思主义在青年中传播的几个前提性问题[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26(1):10-12. 被引量:8
-
9江潭瑜.网络信息社会境遇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59(3):166-169. 被引量:9
-
10江泽民.在李大钊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1989-10-29.
二级引证文献40
-
1温皓,周立波,邹天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刍议[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11):124-125. 被引量:1
-
2王淑娟.构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型组织的路径选择[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5):63-64. 被引量:3
-
3赵薇.也谈“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J].现代交际,2011(5):198-198. 被引量:1
-
4葛莉.“90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育机制诠释[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3):98-100. 被引量:8
-
5甄志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途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27(3):80-83. 被引量:13
-
6徐晶.小议“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J].科技致富向导,2011(29):44-44.
-
7吕宏凌.理工院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5):49-53.
-
8张慧春,周志强,张二军.文化育人视域下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27(6):32-35. 被引量:3
-
9齐艳娟,李永亮.“青马工程”推进高校学习型学生党支部建设的路径探析[J].学理论,2011(34):29-31. 被引量:3
-
10谢梅,张萌.基于历史与现实语境的马克思主义高校推进策略[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2(1):91-95.
-
1包丽颖,杨爱勤.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初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6-88. 被引量:1
-
2邱奕福.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若干思考[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3):6-9. 被引量:12
-
3李秀琴,桑维军.试论高校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中的作用[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2):171-174. 被引量:2
-
4杨棣,金广春.浅谈大学文化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学,2008(8):116-117.
-
5郭慧君.浅析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方法[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09(5):4-4.
-
6冯继航.关于培养面向21世纪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J].人文与管理论丛,1998(8):1-4.
-
7胡源.浅谈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性及途径[J].现代农业科学,2008(7):120-121. 被引量:8
-
8蔡芳.青年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研究[J].青年时代,2015,0(22):157-157.
-
9吴洁.我院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8(1):57-58.
-
10郑新钟.大学生把自己培养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J].湖南农机(学术版),2008,35(4):96-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