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诗论》的“留白”之争
出处
《贵州文史丛刊》
2003年第1期25-26,共2页
GUIZHOU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JOURNAL
二级参考文献4
-
1廖名春.上海博物馆藏诗论简校释[J].中国哲学史,2002(1):9-19. 被引量:77
-
2李零.《上博楚简校读记(之一)-《子羔》篇"孔子诗论"部分》.《简帛研究》网站2002年1月4.
-
3黄锡全.《楚简续貂》.《简帛研究》第3辑.77-82页,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12月.
-
4周凤五.《论上博<孔子诗论>竹简留白问题》.2001年12月下旬,未刊稿.
共引文献18
-
1胡莺.上博竹书《诗论》作者研究综述[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4):19-23.
-
2冯时.战国楚竹书《子羔·孔子诗论》研究[J].考古学报,2004(4):377-418. 被引量:10
-
3梁振杰.《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二)研究综述[J].史学月刊,2006(4):110-119. 被引量:3
-
4张毅,王园.文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理论视阈——近年来文学研究热点问题透视[J].文史哲,2007(6):5-19. 被引量:10
-
5康少峰.《诗论》“满写简”与“留白简”之争辨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4):45-48. 被引量:3
-
6康少峰.《诗论》竹简编联原则与文本复原[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1):22-26.
-
7马银琴.子夏居西河与三晋之地《诗》的传播[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7(5):50-59. 被引量:12
-
8孟庆楠.论早期儒家《诗》学中的情礼关系——以好色之情与礼为例[J].中国哲学史,2010(4):35-45. 被引量:3
-
9孟庆楠.论早期《诗》学中敬的观念[J].哲学研究,2011(4):75-82. 被引量:4
-
10廖名春.上博《诗论》简的作者和作年──兼论子羔也可能传《诗》[J].齐鲁学刊,2002(2):94-99. 被引量:20
-
1金宝.《诗论》“四章”新考与《关雎》五章说[J].社会科学辑刊,2007(3):272-276. 被引量:2
-
2董家鸿.中国古代文论影响下的《书谱》[J].中国书法,2010(2):109-111.
-
3冯涛.浅谈《孔子诗论》与先秦文学鉴赏的萌芽[J].语文知识,2015(2):38-40.
-
4王平华.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衣》引《诗》考(三)[J].古籍研究,2002(2):76-78.
-
5倪孟贤.浅谈《孔子诗论》与先秦文学鉴赏[J].读天下,2016,0(14):265-265.
-
6朱中明.《孔子诗论》的原创性诗学观[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2-115. 被引量:3
-
7王正.论“思无邪”的审美维度[J].孔子研究,2015,0(3):62-67. 被引量:1
-
8王晓庆.论《孔子诗论》为“缘情论”的滥觞[J].科技创新导报,2008,5(1):77-77.
-
9史德新.读上博(七)札记[J].中国历史文物,2010(1):82-84.
-
10熊良智.“邦风”讳为“国风”说献疑[J].社会科学研究,2006(6):160-1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