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49,共2页
Foreign Literature Review
同被引文献44
-
1雷艳妮.英国20世纪的殖民和后殖民小说:一个宗主国视角[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4):153-157. 被引量:17
-
2蹇昌槐.《鲁滨逊漂流记》与父权帝国[J].外国文学研究,2003,25(6):46-51. 被引量:35
-
3傅俊,毕凤珊.解读康拉德小说中殖民话语的矛盾[J].外国文学研究,2002,24(4):92-95. 被引量:18
-
4郭英剑.赛珍珠与后殖民主义理论[J].外国语文,1994,19(3):38-43. 被引量:3
-
5蹇昌槐.《吉姆老爷》的后殖民解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3):114-116. 被引量:4
-
6萧莎.今日重读吉卜林[J].外国文学评论,2004(3):152-153. 被引量:13
-
7尹锡南.吉卜林与印度的心物关联及其创作中的“历史缺席”问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研究[J].南亚研究季刊,2004(2):70-76. 被引量:6
-
8尹锡南.论《印度之行》中的印度——“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印度书写”研究系列之一[J].南亚研究季刊,2003(4):71-77. 被引量:6
-
9陶家俊.他者的表征——析两部维多利亚小说中的殖民话语[J].外国文学,2001(5):65-70. 被引量:7
-
10张中载.《印度之行》不和谐的双声:反殖民主义与殖民主义话语[J].外国文学,2000(3):40-45. 被引量:31
引证文献7
-
1刘洁.理想的殖民者——吉卜林短篇小说《征服者威廉》解读[J].小说评论,2008(S2):34-35. 被引量:1
-
2纪小军.吉卜林研究在中国[J].大家,2010(18):14-15.
-
3孙妮.英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后殖民解读述评[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21(2):24-29. 被引量:5
-
4刘洁.对吉卜林的文化身份解读[J].东南亚纵横,2009(7):85-88. 被引量:1
-
5王化菊.红色公牛戳穿温情面纱——从后殖民视角解读鲁德亚德·吉卜林的《基姆》[J].文教资料,2010(14):25-27. 被引量:1
-
6邢桂丽.从小说《基姆》谈吉卜林作品的叙事策略及语言修辞[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10):113-114.
-
7王靓,岳二趁.浅谈中国吉卜林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1):214-215.
二级引证文献8
-
1陈丽.《霍华德别业》:本土的殖民救赎[J].山东外语教学,2006,27(2):12-15. 被引量:1
-
2沈渭菊.建构下的解构——《海浪》的后殖民主义解读[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9,28(5):32-35. 被引量:1
-
3李丽丽.从矛盾到融合:试评“两面人”吉卜林[J].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3(6):94-95.
-
4耿娟.《征服者威廉》的审美解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10):127-128.
-
5孙妮.后殖民理论国内二十年译介回顾与展望[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1):96-100.
-
6孙妮,孙胜忠.高校英美文学课堂经典名著的多维阐释——以《简·爱》为例[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7,16(1):97-101. 被引量:3
-
7陈瑜.从《基姆》看吉卜林的殖民主义观[J].青年文学家,2013,0(17):44-45.
-
8韦红雁.对后殖民主义文学特征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5):31-32.
-
1傅正谷.“感应吉梦相追随”——略论有关杜甫梦事的思想意义与理论价值[J].贵州社会科学,1994(1):85-90.
-
2潘辰.评“中国诗歌的优良传统”一文[J].文学遗产,1956(91):1-1.
-
3肖晓英.重现的花朵——《女子诗报》与“女性诗歌”[J].诗歌月刊,2004,0(4):84-86.
-
4MINT.帝国时代的爱情[J].男生女生(金版),2002,0(3):62-64.
-
5叶芸.不在正史的民间传奇[J].作品,2009(1):53-57.
-
6玫瑰的传说[J].留学生,2006(2):46-47.
-
7韩静.易安词情感世界的完全展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0(8):186-187.
-
8马红旗.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对象[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19(6):24-28. 被引量:16
-
9黄志刚.莫言小说乡土情结探源[J].电影文学,2007(18):57-58. 被引量:2
-
10钟鸣.做人的诱惑——“白蛇传”中的人与妖[J].博览群书,2009(8):112-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