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法学杂志》
2002年第5期44-47,共4页
Law Science Magazine
同被引文献24
-
1邱房贵,聂云.共同受贿法律适用之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2002,13(4):53-57. 被引量:2
-
2李邦友.评“非国家工作人员不能构成受贿罪的共犯”[J].法学评论,2002,20(3):138-143. 被引量:9
-
3肖中华.论受贿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J].法学评论,2003,21(1):134-138. 被引量:15
-
4赵秉志,许成磊.贿赂罪共同犯罪问题研究[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1):37-52. 被引量:24
-
5张明楷.受贿罪的共犯[J].法学研究,2002,24(1):34-51. 被引量:79
-
6姜伟,侯亚辉.共同受贿犯罪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2):45-52. 被引量:17
-
7姜敏.自然人共同受贿若干问题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1):83-92. 被引量:1
-
8陈兴良.《受贿罪研究》[A].陈兴良主编.《刑事法判解》(第3卷)[C].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
9王发强.刑法是否取消了内外勾结的受贿罪共犯[N].人民法院报,1998-08-13.
-
10邹志宏.《受贿案的司法调查》[J].上海检察调研,2001,(2).
二级引证文献5
-
1陈铭铿,王叶峰.论“家庭型”共同受贿犯罪[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3):92-95. 被引量:1
-
2毛校霞,王钧.“关系人”受贿的共犯认定——兼议《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4(2):51-55.
-
3蒋晗华.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客观行为的解析与认定思考[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2(28):64-66.
-
4王昊.混合主体共同受贿犯罪相关问题探索[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3(5):151-154.
-
5陈文昊.分野与合流:单一正犯体系与区分制共犯体系的反思[J].吕梁学院学报,2016,6(6):46-53.
-
1张乐.浅析受贿罪中受贿主体[J].科技信息,2010(31). 被引量:1
-
2陈荣祯.浅谈受贿行为的特征及认定[J].钢铁文化,2003,0(5):24-26.
-
3龚海华.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刍议[J].决策与信息(下旬),2010(11):28-29.
-
4石佩琴,张建勇.共同受贿犯罪主体的认定[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8(6):44-46. 被引量:1
-
5彭鹏.国家工作人员家属共同受贿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1):165-166.
-
6栾永超.关于受贿罪两个问题的探讨[J].政法论丛,1999(3):39-39.
-
7唐周绍,龚培华.受贿罪主体研究[J].检察理论研究,1993(3):42-45. 被引量:1
-
8游伟,谢锡美.“为他人谋取利益”在受贿罪构成中的定位[J].法学,2001(8):36-40. 被引量:11
-
9陈琳琳,廖勇.关于受贿罪中“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再思考[J].攀枝花学院学报,2006,23(1):12-16.
-
10邢志来.为他人谋取利益应成为受贿罪的要件内容[J].河北法学,1989,7(3):8-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