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4-24,共1页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同被引文献13
-
1汪志远.口语句式“x就x”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3,47(3):109-114. 被引量:12
-
2赵静贞.“A就A”格式试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4):51-60. 被引量:21
-
3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4):268-275. 被引量:2324
-
4王灿龙.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2002(6):14-18. 被引量:22
-
5杨德峰.也说“A就A”格式[J].语言文字应用,2005(3):69-75. 被引量:21
-
6屈承熹.语法与修辞之间(上)——“同义异形”的篇章语法学意义[J].修辞学习,2007(3):1-14. 被引量:17
-
7屈承熹.语法与修辞之间(下)——“同义异形”的篇章语法学意义[J].修辞学习,2007(4):1-6. 被引量:8
-
8王珏,谭静,陈丽丽.构式等级降低与辞格生成[J].修辞学习,2008(1):1-9. 被引量:22
-
9徐默凡.言说动词的隐现规律[J].修辞学习,2008(1):10-18. 被引量:13
-
10胡艳.“x就x”与“x就是x”的比较[J].天中学刊,2008,23(4):102-104.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18
-
1夏焕乐.轻化评价义构式“V就V了”的功用与演变——兼论反意外类型及其认识状态梯度表现[J].语言研究集刊,2023(1):140-158. 被引量:2
-
2李宇凤.交际互动中“X就X”的言语行为功能[J].语言研究集刊,2020(1):112-127. 被引量:1
-
3王燕.互动视角下负面评价构式“X就X”的语用规约化考察[J].国际汉语文化研究,2022(1):151-163. 被引量:1
-
4王灿龙.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2002(6):14-18. 被引量:22
-
5俞燕,仇立颖.框填式流行语何以如此流行?[J].修辞学习,2009(6):71-80. 被引量:51
-
6宋桔.将修辞性语言与直陈性语言放在连续统中——Langacker修辞性语言观评述[J].当代修辞学,2010(5):39-49. 被引量:3
-
7陈颖.双强调的“A就A在P”构式[J].语言研究,2014,34(2):12-16. 被引量:9
-
8王长武.现代汉语回声结构研究[J].理论月刊,2014(11):64-69. 被引量:3
-
9王长武.引述回应格式“X就X”论析[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4(2):135-140. 被引量:10
-
10李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结构研究综述[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6(11):16-18.
-
1汪锦绣.《新编现代汉语》疏误辨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2):82-84. 被引量:1
-
2罗棚月.《战国策》兼类词“令”语义分析[J].文学教育,2009(A10):134-135.
-
3刘慧玲.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词汇部分举疑[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8(9):6-6.
-
4刘仁三.张斌《新编现代汉语》疏误浅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290-290. 被引量:1
-
5秦存钢.张斌《新编现代汉语》语法部分举疑[J].泰山学院学报,2004,26(5):72-76. 被引量:2
-
6陈其茂,徐逢春.浅谈两类“无主句”[J].语文知识,2005(11):27-27.
-
7刘苹.“音节语素化”的理论思考[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7(7):17-18. 被引量:12
-
8龚敏,张觉.《新编现代汉语》商榷(文字篇)[J].语言研究集刊,2014(2):311-324.
-
9张莉.比较《语法讲义》、《现代汉语》和《新编现代汉语》中的后缀[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2(2):78-78.
-
10张静.有关“句子成分”的几个问题——《新编现代汉语》语法体系简介[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1(3):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