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扬贬损之间——世纪之交,由“酷评”鲁迅引发的论战
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1-76,78,共7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参考文献11
-
1杨凡周.新时期“粤味”剧琐议[J].粤海风,2003,0(4):64-67. 被引量:2
-
2张.破绽[J].芙蓉,2000(3):37-41. 被引量:1
-
3郝建设.论法律推理[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9(1):19-22. 被引量:1
-
4向您推荐《文学报》[J].文学自由谈,2000(4):101-101. 被引量:1
-
5征订2001年《鲁迅研究月刊》[J].鲁迅研究月刊,2000(10):72-72. 被引量:9
-
6更正[J].鲁迅研究月刊,2001(2):73-73. 被引量:1
-
7马林涛.唐代女子家教浅析[J].齐鲁学刊,2000(5):85-88. 被引量:6
-
8《文学故事报》[J].文学自由谈,2000(5):62-62. 被引量:1
-
9文艺争鸣2000年总目录[J].文艺争鸣,2000(6):79-80. 被引量:2
-
10欢迎订阅《当代文坛》[J].理论与创作,2000(5):79-79.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4
-
1周凡,文德培.当代文学风俗化倾向的美学评析[J].文艺研究,1986(2):57-63. 被引量:7
-
2[英]戴维·M·沃克 北京社会与科技发展研究所 译.牛津法律大辞典[Z].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835.
-
3[英]麦考密克 [奥]魏因贝格尔 周叶谦译.制度法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
4参见傅永聚先生著:《唐代民族与文化新论》,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08页。
共引文献18
-
1张开焱.文学面对的政治[J].文艺争鸣,2000(6):59-65. 被引量:5
-
2王骏骥.主张的变化无线索可寻,都可以称之流氓——鲁迅对流氓性与流氓意识的批判[J].鲁迅研究月刊,2001(9):12-17.
-
3刘运峰.鲁迅致胡适信的一处笔误[J].鲁迅研究月刊,2001(9):81-82.
-
4浦启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国家安全[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6):19-23. 被引量:15
-
5陈林.抗美援朝与20世纪后半叶的中国和世界──专家学者对一些反常动向和错误言论的剖析[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1):39-47. 被引量:1
-
6王瑞聚.怎样看待希腊城邦社会的经济特征——兼与农业特征论者商榷[J].社会科学战线,2005(5):82-87. 被引量:5
-
7僧海霞.从敦煌文书看唐代下层社会女子家教[J].许昌学院学报,2005,24(6):70-72. 被引量:2
-
8赵学勇,张小刚.鲁迅杂文研究十年[J].鲁迅研究月刊,2007(7):79-86. 被引量:1
-
9郭海文.试论唐代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7,22(4):52-55.
-
10郭海文.试论唐代母亲在家庭教育中所起的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0(5):779-783. 被引量:2
-
1姜振昌,薛淼,陶秋红.2014年中国鲁迅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5(4):27-37.
-
2钟素艳.蝉蜕之痛[J].海燕,2001,0(4):36-37.
-
3杨传兴.千禧年的钟声[J].少年月刊,2001,0(Z1):16-16.
-
4蒋立礼.不回报,我心不安[J].黄埔,1999(3):44-44.
-
5吴欢章.当前中国诗歌发展的几个问题[J].诗刊,1998(4):64-67.
-
6李敏焘.新世纪寄语[J].国际展望,2001(2):1-1.
-
7王富仁.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连载七)[J].鲁迅研究月刊,1994(8):49-57. 被引量:1
-
8崔靖,付伟强,李强,姜振昌.2006年中国鲁迅研究综述[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7(1):50-59.
-
9姜振昌,左甜甜,王格林,沈君丽.2015年中国鲁迅研究[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6(4):1-11.
-
10陈漱渝.中国鲁迅研究五十年的历史回顾[J].学术探索,1999(6):57-60. 被引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