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37-44,共8页
Luxun Research Monthly
同被引文献28
-
1严英旭.韩国地区鲁迅研究新动向(1984-1993)[J].鲁迅研究月刊,1994(1):41-47. 被引量:5
-
2《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总目录[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4):304-312. 被引量:1
-
3朴明爱.李光洙的《土地》与鲁迅的《阿Q正传》之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02(1):80-90. 被引量:2
-
4朴宰雨.七、八十年代韩国的变革运动与鲁迅——以李泳禧、任轩永两位运动家为中心[J].鲁迅研究月刊,2001(1):39-44. 被引量:5
-
5朴宰雨.韩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鲁迅研究月刊,2005(4):34-48. 被引量:9
-
6汪卫东.“个人”、“精神”与“进化”: 鲁迅早期文言论文的三个关键观念[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1):184-200. 被引量:6
-
7刘世钟.现代精神的模式或方法论——鲁迅、加缪及韩龙云比较研究[J].当代韩国,2005(3):53-59. 被引量:2
-
8彭小燕.“反叛—抗世”型生命范式“批判—解构”型话语形式——青年鲁迅的精神建构之一[J].云梦学刊,2006,27(5):95-99. 被引量:2
-
9杨义.鲁迅与中国文化的现代启示[J].文学评论,2006(5):5-25. 被引量:16
-
10陈方竞.韩国鲁迅研究的启示和东亚鲁迅研究意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6(6):49-58. 被引量:7
二级引证文献7
-
1孙拥军,张雪莹.鲁迅与台湾地区新文学:以国民性批判思想的承续为视角[J].郑州师范教育,2022,11(2):58-60.
-
2陈方竞.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研究[J].学术研究,2008(1):154-158.
-
3陈方竞.需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中的鲁迅”[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30-35. 被引量:3
-
4成然.鲁迅研究在中韩文化交流中的资源价值[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120-122. 被引量:1
-
5古大勇.台湾“日据时期”作家与“东亚鲁迅”的精神关联——以杨逵与赖和为中心[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7-112. 被引量:1
-
6黄健,于勇成.儒家文化转型与东亚鲁迅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6):53-59.
-
7刘春勇.东亚鲁迅研究批判[J].东吴学术,2021(1):15-35. 被引量:1
-
1袁浩.找寻亲情的长度[J].散文百家,2008,0(7):34-35.
-
2邹俊,王淼生,阎景堂,王羿南,马健,王文静,闫益佳,杜小山,张晶.外国人眼中的长征[J].神州,2006,0(11):38-38.
-
3刘扬.茶馆中的市井百态[J].新智慧,2009,0(10).
-
4万水,包妍.“任性的孩子”:顾城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J].语文建设,2015,0(12Z):59-60.
-
5江玉琴.论从《曼斯菲尔德庄园》到《消失的地平线》西方中心主义的完构及其东方映照[J].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2(7):110-113.
-
6崔墨卿.写给鸟巢[J].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08,0(5):65-65.
-
7肖婧婧.禅宗的自然观[J].青年文学家,2010,0(12X):250-250.
-
8杰弗里.C.Kinkley.你是让世界认识中国的窗口[J].啄木鸟,2003,0(2):152-153.
-
9高建群.你是千里马,但你还得叫[J].青春男女生(妙语),2005,0(10):15-15.
-
10王中忱.亚非作家会议与中国作家的世界认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2):66-84. 被引量:8
;